首页 理论教育 拼搭与实践相结合,有趣且实用

拼搭与实践相结合,有趣且实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一节用几何体拼搭的动手操作活动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各种几何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空间想象、合作等多种能力,对学生后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能起到很重要的铺垫作用。组织学生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验证猜想,通过实践,发现规律。

拼搭与实践相结合,有趣且实用

重/难点

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出新的图形。

难点: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所拼的图形,并能进行评价。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一节用几何体拼搭的动手操作活动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各种几何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空间想象、合作等多种能力,对学生后续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能起到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难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自主拼图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在这节课他们动手拼搭图形后,还需要对自己所拼的图形进行说明。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说或说得不好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

突破策略

一、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1.开展滚一滚活动。(1)先准备一块斜放的木板,如果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 块积木放在木板的上方,小朋友们猜一猜,结果会怎样?哪种形状的积木会滑下来?哪种形状的积木会滚下来?哪一种滚得快?(2)大胆猜想,交流想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得快一些。(3)活动验证猜测得对不对,还要通过实践验证。组织学生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验证猜想,通过实践,发现规律。(4)讨论反思:为什么滚下来要比滑下来快?球和圆柱都有弯曲的面,可以滚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只能滑动,不能滚动。(www.xing528.com)

2.开展堆一堆活动。(1)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积木堆起来,看哪一组堆得最多、最高!(2)小组活动,体会到选择正方体和长方体堆得比较顺利,圆柱比较难堆,球更难堆。(3)思考讨论:为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堆得高,而圆柱与球不容易堆?(4)联系生活: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如盖房子用的砖头是长方体的,用它们砌墙就很牢固。

3.开展摸一摸活动。(1)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如果我们不看,仅靠手摸,你能准确说出摸到的是什么吗?(2)任意摸一个,说说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看对不对。(3)按要求摸一个,说说怎样才能摸得准。(4)通过动手摸判断是什么形体,或摸出指定的形体,能加深对相关形体特征的认识。

二、通过拼搭,在具体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开展搭一搭活动。(1)小朋友在搭积木的时候经常用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下面就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积木搭得最好!(2)小组用提供的各种积木搭一搭。搭完后,师生或小组之间互相评一评。(3)搭建时,根据几何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楼房、纸箱、雕塑等,教师也可以出示世界建筑图,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世界公园看一看各国的建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相似。这样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突破反思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形状是物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小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所以在拼搭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根据形状来选择图形进行搭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