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工游戏与心理发展的完美结合

手工游戏与心理发展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在完成日常的手工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做手工是道具使用和心理创作合二为一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帮助孩子适应焦虑情绪,提升抗干扰能力,还能帮助孩子提升创造能力。

手工游戏与心理发展的完美结合

手工游戏模块已经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手工游戏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剪剪纸、捏捏橡皮泥、折几只千纸鹤,抑或是用废弃的瓶子和盒子做个房子,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游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孩子着手去完成手工作品的那一刻起,他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思考要完成的作品以及完成作品所需要的材料,最后通过作品表达出他们当时的心情。让孩子喜欢动手,喜欢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创作出富有审美情趣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形态的作品,是手工游戏的第一个意义,也是最基础的意义。

手工游戏的第二个也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孩子能够通过手工游戏,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逐渐达到手眼协调的最佳状态。现代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的能力,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详见本书第五章《手部精细动作与神经发育》,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在完成日常的手工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从陌生到生疏再到熟悉的过程是帮助孩子去慢慢理解学习的过程,是帮助孩子去摆脱焦虑感,实现目标,完成作品的过程。

做手工的过程,往往是孩子理解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差距的最佳机会。心里面明明是这样想的,可是做出来的东西和自己的想法却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修正自我认知,修正思维的局限性,让自己的思维更加贴近现实世界。因此做手工可以成为孩子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

从大的、粗糙的手工活动到越来越精细的手工活动,是训练孩子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提升身体把控能力的方式。做手工是道具使用和心理创作合二为一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帮助孩子适应焦虑情绪,提升抗干扰能力,还能帮助孩子提升创造能力。

训练手册

难度系数1:《撕纸游戏》

具体做法:家长准备一些没有用的废纸和孩子一起撕,引导孩子在撕纸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的撕纸方式会出现什么样的形状,再观察纸上的折痕对撕纸的影响等。

备注:撕纸游戏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掉。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孩子很难去刻意观察撕纸过程中纸的形状。

难度系数1:《剪刀手》

具体做法:家长在纸上画一些图案,比如正方形、圆形等,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图案剪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教会孩子使用剪刀。

备注:剪刀和小刀的使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危险工具,如果家长过度控制孩子使用剪刀或小刀,那么孩子将来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安全地使用这些工具,结果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难度系数2:《购物袋》

具体做法:让孩子先去观察一个购物袋,然后让他用纸剪好,粘贴起来,独立完成购物袋的制作。

备注:孩子可以制作购物袋,也可以制作小衣服、小汽车等,这个训练旨在帮助孩子完成内心的想法。(www.xing528.com)

难度系数2:《小青蛙

具体做法:教孩子折青蛙、小船、飞机等,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折纸作品。

备注:若家长不会折纸,可以买书回来先学习,再教孩子。

难度系数3:《风筝

具体做法:家长和孩子先一起观察风筝,然后一起收集工具材料来制作风筝,制作完成以后一起放飞风筝。

备注:一开始家长做主导,然后慢慢让孩子来主导这个过程。做完风筝以后,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小的木工,比如微型桌椅等。

难度系数3:《彩泥汽车》

具体做法:家长买回彩泥和孩子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汽车。家长要引导协助孩子完成作品,并拍照留念。

备注: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和现实差距很大时,情绪会比较激动,家长需要让孩子慢慢适应这样的情绪,并不断鼓励和启发他继续完成作品。

难度系数3:《我的世界》

具体做法:家长准备彩泥,一块木工板(大小自定,建议A5纸大小),然后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备注: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因为不同意见的加入,家长会观察到孩子被干扰之后的应对方式。特别是在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孩子会学着适应这种冲突,学着如何应对。因此家长有必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当坚持自己的观点,留意孩子的反应,教会孩子处理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