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游戏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霍恩等人提出游戏和课程的结合有两种基本形式:由课程生成游戏、由游戏生成课程。例如:美国幼儿教师玛丽琳根据本地区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规定,将要教幼儿1~20的认数和计算。学期中间,幼儿的游戏日渐固定,教师询问幼儿是否要参与他们从来没做过的游戏,希望游戏有新的发展。3.简述游戏的含义。

游戏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范霍恩等人(1993)提出游戏和课程的结合有两种基本形式:由课程生成游戏、由游戏生成课程。

(一)由课程生成游戏

由课程生成游戏是指从课程出发生成游戏活动,教师通过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经验,使幼儿学习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数学科学等。例如:

美国幼儿教师玛丽琳根据本地区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规定,将要教幼儿1~20的认数和计算。于是。她将教室的角色游戏中心转化为一家商店,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材料:游戏中心原有的一杆天平称和一把老式的吊杆称,幼儿可以用它们来称商品的重量;一个带有数字的印章,幼儿能转动着来变换数字,标出商品的价格;几台手掀计算机及从三年级老师处借来的老式加法器,幼儿可以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可供出售的商品——几桶小物品,如尤尼菲克斯立方体积木等。她还提供了商店印刷的过期优惠券及本地超市发放的每周广告,利用上面的图片和数字,使顾客们更了解商店的信息。材料提供后,商店开业了。可就在开张那天,“营业员”和“顾客”发现,教师玛丽琳还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没有提供钱:“顾客”需要钱才能来商店购物,“营业员” 需要钱来找零。于是,一个制作纸币和硬币的小组操作项目生成了,孩子们运用原有的数字概念和经验制作起了钱,并投入商店。这样,商店游戏可以正式开始了。

在上面案例中,美国幼儿教师玛丽琳根据数学课程的规定,创设了游戏环境,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商店游戏中学会认数和计算。再如:

中班语言活动“两只小羊”中,可选择让幼儿玩“两只小羊过河”的游戏,在玩此游戏时,应多注重“让一让”的环节。这样,此游戏不仅符合活动主题和目标,也能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两只小羊”的儿歌,还培养了幼儿互相理解的意识,以及相互谦让的品质

(二)由游戏生成课程

由游戏生成课程,是指根据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所创造出的课程。

约翰逊(2006)曾举了一个银行街教育方案的例子,来说明教师如何运用游戏为幼儿构建了课程。学期中间,幼儿的游戏日渐固定,教师询问幼儿是否要参与他们从来没做过的游戏,希望游戏有新的发展。

案例1:

银行街教育方案的一个例子

老师:我在想,如果街区所有的地面都变成一条小河的话,会怎么样呢?

学生A:那么我们会做什么,一直在里面游泳吗?

学生B:你也可以钓鱼呀。

学生A:我不想钓鱼,我想造一所学校

学生B:你可以这样做。

学生A:(做出难以相信的样子)在河上造一所学校?

学生C:等等!等等!我有一个主意,海洋,海洋,让所有的地面都变成海洋。

学生C的想法被老师和其他孩子接受了,他的想法慢慢引出了一个有关海岛生活、水上交通飓风诞生和相关主题的游戏。

案例2:

结构游戏“搭积木”

在大班区域建构游戏中,王老师发现幼儿喜欢“搭桥”,但又搭不好,就开展了大班科学活动“搭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看一些桥的图片,并讨论桥的基本结构,教师总结桥的基本结构。然后把幼儿分成4人一组,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材料,再搭桥。搭桥完后,比一比哪组搭的桥最好,总结桥好和不好的原因。王老师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问题,及时开展相应的活动,增进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案例3: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老狼、老狼,几点钟”是一个传统的游戏,也是幼儿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有一次,杨老师发现,当自己扮演的“老狼”“凶狠”地扑向“小兔子”的时候,大部分“小兔子”四处逃散,但有几个“小兔子”一动不动,一副“我不怕你”的模样。杨老师继续“凶狠”地逼近,他们竟然“开枪”,部分躲在树后面的“小兔子”也效仿,冲老师“开枪”并逼近。“小兔子”居然不怕狼。

杨老师灵机一动,做出逃跑状:“哎呀,遇到几只勇敢的兔子,我还是赶紧跑吧。”“小兔子”们开心极了,纷纷过来追老师。杨老师能机智地应对新的游戏情节,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讨论,既丰富了幼儿知识,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课后练习】

一、知识点识记练习

(一)单选题

1.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

2.幼儿可随自己的兴趣和力量进行游戏、停止游戏或变换游戏,这是因为游戏具有( )的特点。

A.自由性(www.xing528.com)

B.趣味性

C.虚构性

D.社会性

3.幼儿游戏的基础与源泉是( )。

A.生活经验

B.教师引导

C.同伴引导

D.家长指导

4.在幼儿进行的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 )。

A.直接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间接相关的

D.毫无关系的

5.游戏理论“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 )。

A.阿普利登

B.格罗斯

C.霍尔

D.拜敦代克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游戏的特点。

2.简述幼儿游戏的功能。

3.简述游戏的含义。

4.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二、材料分析题

中班的三个幼儿悦悦、琪琪和星星在玩结构游戏时,自主结成合作小组,悦悦为组长。通过商量,三人决定搭建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具体分工为:悦悦搭旋转木马,星星负责拿积木,琪琪负责搭夜间照明的灯。

悦悦:星星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

星星将积木拿来后就开始无事可做。

琪琪不一会儿就把灯搭好了,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就开始用蓝色百变积木搭另外一样东西。

教师走过来,问:琪琪在搭什么呀?

悦悦:她说她要搭机器人,但这不是我让她搭的。

教师:琪琪,你搭的机器人是放在哪里的?有什么作用呢?

琪琪低头不语。

问题:请你运用幼儿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对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微课资源与习题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