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宪法团结理念应对重大疫情的省视

宪法团结理念应对重大疫情的省视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对宪法团结功能的重视。重视宪法团结理念,就要为宪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让宪法的理念得以在社会中发挥最大功效。党在执政过程中要以宪法为依据,全面贯彻宪法的规定和基本价值观,用宪法及其基本理论解决执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宪法团结理念在应对疫情发挥作用时,需警惕团结过度单向化,要避免极端演化的团结侵犯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宪法的包容力是宪法的文明存在标志,也是宪法的基本因素。

宪法团结理念应对重大疫情的省视

加强对宪法团结功能的重视。在应对重大疫情的过程中,团结理念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宪法本身就具有团结的社会功能,有学者将宪法的团结功能分为阶级团结功能、民族团结功能和公民团结功能。[70]这些团结功能在重大疫情的应对过程中一起发挥作用,激发了整个国家应对危机时的团结。伽达默尔认为对团结有所信仰以及拥护的个人才是团结的依赖。[71]团结强调的是一个大集体,但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的组成源于对团结的信仰。对社会团结的塑造包括以共同性信念安顿个体心灵。[72]我们要重视宪法的社会团结功能,首先要重视宪法在精神上的团结功能,宪法具有导向力,它规定了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构设了国家共同生活范式,同时还要承担引领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责任。[73]宪法构建起共同的民族理想,这个理想需要人们依循团结的路径才能最终实现,在精神领域促进团结。

重视宪法团结理念,就要为宪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让宪法的理念得以在社会中发挥最大功效。要在社会营造尊重和学习宪法的氛围。党在执政过程中要以宪法为依据,全面贯彻宪法的规定和基本价值观,用宪法及其基本理论解决执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74]强化公民对基本制度的认同,对基本制度的认同实质上也是对宪法的认同。只有当公众相信制度是公正的时候,才能形成公众对制度的信赖,才可以因此有效地将制度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使公众准备并愿意履行他们在这些社会安排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75]同时,除基本制度外,还要完善团结的其他制度基础,如加强公共性的塑造,在私域与公域达到平衡,《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了人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利,要加强公众对公共活动的参与程度,通过个体公共性的提高加强团结,以至在紧急状态下,依然能够保障公众参与疫情防控公共事务,使团结理念最终向具体的团结行为转化。(www.xing528.com)

要为团结提供文化基础。需要正确理解团结、塑造团结,团结不是集体声音泯灭个体声音,否则会对弱势群体形成实质不公平,易产生以集体暴力违背宪法保障每一位公民权利的初衷的后果。要从宽容的角度理解宪法中的团结理念,团结与宽容息息相关,哈贝马斯强调“团结”“妥协”“宽容”与“正义”的联系。[76]这也是现代版的“和而不同”,是构建宪法中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尤其在重大疫情应对期间,更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加强对话。应抛弃充满“控制”和“征服”的“对象性逻辑”,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联合”。[77]罗蒂认为如果我们把道德进步的希望交给情感,我们实际上正在把他们交给谦卑的东西。[78]对不理智的情绪要加以控制,耐心倾听、平等对话、尝试理解与理性说服的过程是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也是一种团结。团结的要求是扩大“我们”的范围,把“他者”变为“我们”,增强团结共同体的力量,而不是随意且盲目地指摘任何个体,将其从共同体中孤立出来,贴上对立的标签后视为需要警惕的对象。在宪法团结理念在应对疫情发挥作用时,需警惕团结过度单向化,要避免极端演化的团结侵犯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团结与自由、民主等理念是相互促成而非排斥关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框架包含国家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宪法的包容力是宪法的文明存在标志,也是宪法的基本因素。[79]要理解宪法与团结理念本身蕴含的包容属性,提倡建立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团结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