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造像风格及印度笈多的影响

北魏造像风格及印度笈多的影响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北方王朝,北魏的造像风格可大体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此后便进入了北齐时代,又开始受到印度笈多风格的全面影响。

北魏造像风格及印度笈多的影响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北方王朝,北魏的造像风格可大体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的佛衣样式受印度影响较大,有犍陀罗和秣菟罗(Mathura)的影子,以通肩大衣和半披式为主,衣纹稠密,身躯厚实雄健,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审美特征,无论是佛还是菩萨,天人的形体都非常健壮。到北魏中晚期,统治阶级开始崇尚汉文化,佛像服饰也受南朝士大夫的着装影响,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样式,身躯扁瘦,衣服宽松飘逸,面容也开始清秀了,也就是所谓的“秀骨清像”。这种清秀的样式与前期的造像风格迥异,观之如沐清风,神思旷远。这种形制风格一直延续到东魏与西魏,这也是佛像历史上第一次特别典型的汉地人对佛陀服饰本土化的改造风潮。此后便进入了北齐时代,又开始受到印度笈多风格的全面影响。

1.传统的通肩大衣与半披式佛衣继续延续犍陀罗的固有样式,少有袒右肩式及垂领式。

2.褒衣博带的风格首次在造像史上登场,并逐渐催生了中国人自己的独特塑造手法和形式。

3.悬裳,这是佛在跏趺坐时,佛衣落在台座上悬挂下垂的专有名称。关于这种衣褶,梁思成先生在他的《佛像的历史》一书中专门提过,原话为:“此北派衣褶,实为我国雕塑中最重要发明之一,其影响于后世者极重,我古雕塑师之特别天才,实赖此衣褶以表现之。”

4.陕西地区出现衣纹稠密如面条的佛衣,有典型的地域特色。(www.xing528.com)

1、2梁思成先生的手稿,参照了喜龙仁(Osvald Sirén)的《5—14世纪中国雕塑》中的图稿

3北魏云冈石窟的悬裳

4北魏龙门石窟的悬裳

5北魏麦积山石窟的悬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