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统先全集:古代哲学中的知识问题

傅统先全集:古代哲学中的知识问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腊初期哲学中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即宇宙的动静问题。这是海氏所提出的知识问题。总之,潘曼尼德斯的知识问题上的主张是“能知即是有”。继海拉克莱托斯之后而讨论知识问题者是恩陪多克莱。则人之本质与万物同性。他从这种同性相亲的关系而认定了知识质的可能性。个人有异同生存,而人之普遍观念则无异同生灭。以前是关于上古各学派讨论知识问题的端倪。但是知识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我们绝不能把知识问题和玄学理论分开。

傅统先全集:古代哲学中的知识问题

希腊初期哲学中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即宇宙的动静问题。如米兰陀派(The Milesian School)的泰莱斯(Thales),他是第一个人说宇宙的本质是水;而海拉克莱托斯(Heracleitus)进而主张宇宙是动的。万物如流水,变化不息。还有哀里亚派(Eleatics)则主张万物之静的,宇宙不生不灭,永久自如。海拉克莱托斯以为万物是动的,所以他进而分析知识的本身。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上所得的知识;一种是高尚思想上所来的知识。从高尚思想上所来的知识是根本的,主要的,而官觉上的知识是错误的,是各种幻象的来原。所谓静的宇宙只是从官觉上现给我们的东西。因此静的事物只是一种错误,一种幻象而已。只有从高尚思想上所得的知识是真的,而从这种思想上的知识,我们明瞭了万物之变化移动的原理。海拉克莱托斯以为宇宙的本质是火,因此世界的实体是火,人类的理性也是火,而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内心理性的火对于外界宇宙实体之火的一种反应。宇宙实体的火是万知万能,而人类是实体的火之一部分,因此关于客观的真理,人类是可能达到的。这是海氏所提出的知识问题。他的观念可总括为两层:一、他以为知识可分为从官觉上所得的和从思想上所来的两种,而以思想的知识是根本的;二、他以为客观的真理人们可以达到,因为人们是无所不包的“火”之一部分。

哀里亚学派里面的潘曼尼德斯的主张恰巧与海拉克莱托斯的相反。他从万物皆静的主张而论到知识问题。他在知识问题上的口号是“能知即是有”。凡存在的东西必是能认识能思议的。他简直把“有”和“知”视为一事。反过来说,凡不能认识,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没有存在,都是“非有”。有了这种知识问题上的解决,他以万物皆静的主张,于是有了理论上的根据。万物的移动必需要有“空间”,但是空间是不可认识的东西,所以没有存在的价值。空间既无存在,则所谓在空间的许多移动,其实都是没有的。所有的移动,都是官觉上的幻象,并不是真实的。总之,潘曼尼德斯的知识问题上的主张是“能知即是有”。

继海拉克莱托斯之后而讨论知识问题者是恩陪多克莱(Empedocles 490-435 B.C.)。他把宇宙万物的本质认为有火、气、土、水四种。万物由此而成,人类亦由此而成。则人之本质与万物同性。他从这种同性相亲的关系而认定了知识质的可能性。他有一句话叫做“同性相知”。甲与乙的性质相同,因此甲能知乙。

知识的问题到了德穆克里托斯(Democritus 460-360 B.C.)才有精密的讨论。他也以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显现事物之外表的感觉知识;二、思想知识。第二种最重要的。但是外面的事物何以能到我们的心里,而我们的心何以能认识心外的东西呢?德氏以为从心外的事物射出许多小影像。这些影像穿过了感官而使心灵发生一种动作,由此乃有感觉。影像中许多粗浅的能使人心中发生感觉而止,但是还有许多精密的影像能进而使人发生思想。所以人们心内的感觉和思想都是由外面事物的影像才发生的。德穆克里托斯的这种学说之遗迹,在现在的实在论里还可以寻着呢。

以后有一般自称为哲士的诡辩家出来。他们知道海拉克莱托斯分知识为感觉上的和思想上的两种;并且他又承认德穆克里托斯以思想由感觉而成的主张。因此欲求真理必须求之于思想,而思想又只是感觉之联续而已。不过感觉是不可靠的,变动的,而同时它又是真理的根据。所以真理也是变动的,不确定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是其是。感觉既因人而异,所以真理亦因人而异。因此只有个人是真伪的标准。凡我之以为是而他之以为非者,这对于我视为真理,而对于他则视为虚伪。因此诡辩家的真理是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

诡辩家的怀疑论做了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的哲学的出发点,物质的宇宙不能得到确定的定论。换句话说,知识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以为在不可知之中只有“人”是惟一可知的东西。宇宙之来源,本质皆不可知,然人生之意义即目的则可知。所以他的口号是“知你自己”。(www.xing528.com)

从苏格拉底的道德真理学说发展,苏氏的学生柏拉图(Plato 427-348 B. C.)主张真理是存在的,而且是永存不朽的。在这一点上柏拉图直接反对当时一般诡辩家的相对真理说。若是世上没有确定的,绝对的真理,则这种相对真理说当然也是不确实的。因此柏拉图以为我们必定有绝对的真理,也必定有真伪之绝对的标准。的确,万物是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人有长短肥瘦良莠不齐。不然在这许多不同之间必有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有这几种特点存在于我们心里,这就是关于人的观念。关于完全人的观念是永存不朽的。个人有异同生存,而人之普遍观念则无异同生灭。所以由此推论事物虽千万不同,而关于各类之普遍观念则永远一致存在。这种种普通观念,柏拉图以为就是绝对真理的元素。现在感觉的世界中确是没有这种绝对的真理,然而这种绝对的真理确实是永存的,然存在什么地方呢?柏拉图说在我们感觉之外另有个观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是有绝对的真理。在这个观念世界中的绝对真理就是感觉世界中各种变化不全的东西的绝对标准。合乎这个绝对真理的东西就是真的,不合乎的就是假的。纸做的老虎是假的,因为我们关于老虎的普遍观念是能活动而吃人的。所以柏拉图的真假之标准,就是存在观念世界中的普遍观念。

若是完全离开了物质的世界,试问观念又从那里来的呢?若是完全没有任何观念,物质又复何能认识呢?因此柏拉图的学生亚利士多德(Aristotle 374-322 B. C.)进而主张物质是由观念解释的,而观念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内的。总之亚氏也是承认真理之存在不过存在于物质里面而已。

以后还有斯多亚派(Stoic)与哀皮鸠鲁斯(Epicurius)两相争辩,于是到后来又使怀疑论兴起来。如毕洛斯(Pyrros 360-270 B.C.)主张凡知识皆有其反面。反正并不见有何真假的分别,所以凡是不必加以真假的判断。

以前是关于上古各学派讨论知识问题的端倪。但是知识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我们绝不能把知识问题和玄学理论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