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觉与知识,经验与心理动机满足

直觉与知识,经验与心理动机满足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验和知识,都是从这个原始的直觉状态中所分化出来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第二个阶段是心理动机的满足。由这种行动或思想所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心理上的愉快,即使当这些动机不能得到直接满足的时候,我们也会求取精神胜利的方法。画在纸上的线条结构,也只是艺人心目中画境的一部分。有人说,美感经验乃是一种直觉,乃是一种没有知识思考的原始感觉。

直觉与知识,经验与心理动机满足

大学》里面有一句话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个“心”是指我们区别事事物物的认识作用。假使我们没有区别事物的认识作用,那末虽然有许多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会鉴别出来他们是些什么;虽然有各种的声音激动着我们的耳鼓,我们也分不清这些声音有些什么意义;虽然我们吃下了东西,也不会辨别它的滋味。这种境界可以说只有直觉而没有知识。当心不在焉的时候,“视”和“听”只是我们对外物直接发生的接触,而我对于他们并无所解释;“食”只是我对外物直接的享受,而对于这直接所享受的食物并无所辨别。这种直觉,我称之为“原始的感觉”。俗话说“如堕五里雾中”。我想原始的感觉便正是这种如堕五里雾中的感觉。这时我们对于外界,虽有直接的接触,但是所感觉到的只是一片烟雾,不起任何区别。换一个方向来讲,假使我们心里不起任何区别作用的时候,那末,我们虽然处于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之中,我们也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这种原始的直觉,是我们经验知识的基础。经验和知识,都是从这个原始的直觉状态中所分化出来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例如你初次参加一种盛大的宴会。刚走进大厅的时候,眼前只是一片模糊,分不清张三李四。随后在这个人群中发现了你的主人翁,多年前没有见面的老友,你所爱慕的唐小姐,长舌妇的王太太。然后你再和他们寒暄、跳舞、玩牌。婴儿认识他妈妈的脸蛋,也是如此的经验。开始他感觉到妈妈全部面孔的轮廓,然后在她全部的面孔上分出了她的眼睛、鼻子、嘴巴。换句话说,我们原始的心理状态是单纯的、模糊的、拢统的。经验知识的产生,就是这个单纯的、模糊的、拢统的背景上,分化出来了复杂的、明确的、特殊的对象。

任何经验的发展,可以简略的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理需要的满足。我们因为肚子饿,找东西吃,见到树上的果子,吃了一个饱,于是心满意足了。这时候推动我们活动的力量,是生理上需要,如饥、渴、性欲等等。由这种生理的行动所产生的活动,是直接的行动,如寻食、掘井、追求异性等等。由这种行动所得到的结果,是生理上紧张状态的松弛。第二个阶段是心理动机的满足。由于过去直接享受的丰富的经验,单纯的生理行动变成了比较复杂的心理动机。我们不仅需要吃饱肚子,而且要吃得好一点,而且吃饭的时候还需要用具精良,以表示自己的身份。我们不仅饮水止渴,而且要品茗饮酒,而且吃茶的时候还需要遵守当时的习惯礼节,好让人家来称赞我。我们不仅接交异性,当我们接交异性朋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对方的经济情形、社会地位、学识人品等等,好让别人来羡慕我。这种动机不是生理而是心理的。满足这种动机的方法,或是采取行动,或是在思想上利用过去的经验去推测每种行动所可能发生的几种效果,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途径。由这种行动或思想所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心理上的愉快,即使当这些动机不能得到直接满足的时候,我们也会求取精神胜利的方法。第三个阶段是精神价值的实现。这时候推动我们追求价值的力量,乃是一种超越生理需要和心理动机的精神需要。我们会受着良心的驱使,去做一种有损于自己而受一般人所责备的事情;我们会暂时放弃了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而从事于作曲、吟诗、绘图、雕刻;我们会像孔子一样,“四体不动,五谷不分”而同学生们谈做人之道,或者像苏格拉底一样愿意卖了自己的产业,付给青年人相当的代价来和他们讨论真理。在追求真美善等等价值的时候所做的工作,其中采取行动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都是热忱的情绪,严密的思想,复杂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乃是从情绪上的安定,思想上的融贯,精神上的调和,所得到的一种心灵上的安宁。

经验发展的这三个阶段是连续不断的。其间每一个阶段虽然各自有它的特性,但是最低阶段的经验是上面各阶段的基础。每进一步的发展都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上。不过每一阶段也是超越了下一阶段,而突创了下面各阶段所没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又能浸润在以下各阶段中,而产生一种有决定性的力量。(www.xing528.com)

经验的发展是前进的,我们表达经验的方法也是前进的。例如在我们经验的初步乃是一种原始的直觉,这时候我们既然没有区别作用,当然我们也无法表达这种直觉。当我们觉得有生理上的需要时,我们会用叫号来表示我们的饥渴,用一种姿态来表示性的冲动。当心里的动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需要。例如说,我要穿一套漂亮的衣服来出风头,这不难用语言来说明它。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活动,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当我们的经验发达到更复杂的程度时,我们会运用数理或逻辑的符号公式来表达其中的关系。由此可知我们表达经验的方法,初步是运用声音和姿态,进一步是利用语言文字,更进一步便是应用数理符号。那表达的方法虽然是在进展,但是它远不及经验发展的迅速和复杂。所以当经验发展到非常复杂程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没有适当表达的方法。例如平常所谓“辞不达意”,“意在不言中”,“弦外之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都是表示我们还没有方法表达我们内心的一种复杂的经验。当我们倾心于一位爱人到一种非常深刻的程度时,这时的情绪复杂,真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在诗人笔尖下所记录下来的诗,只是流露了他的诗意的万分之一。画在纸上的线条结构,也只是艺人心目中画境的一部分。其他的部分都是没有方法表达的。常常我们遇见一位文学家吟着一首优美的诗句的时候,口中不绝的称好;或者看见一位艺术家欣赏着一幅名画,摇头晃脑,嘴里似乎是欲言欲止的样子。这时假使有人一定要追问他们欣赏的妙处到什么地方,他们也许哑口无言,莫知所答。在宗教方面,例如有佛教禅宗不立语言文字,心心相印等等的经验。这都是表示人类的经验和心理状态会发展到一种非常复杂的境界,以至于我们通常所应用的语言文字数理符号,都不能去表达。

现在我们要从上面这个简略的分析中,找出美感经验在全部经验中的地位。有人说,美感经验乃是一种直觉,乃是一种没有知识思考的原始感觉。他们以为人类只有凭直觉才能与本体直接接触,只有在直觉中我们才能和万物合而为一,打成一片。例如柏克森(Bergson)说,智慧乃是分析的、抽象的、符号的,它只能翻译真理而不能达到真理。只有直觉所达到的境界才是真理。但是照我们上面的分析,原始的直觉乃是一种未经分化的一片模糊的心理状态。假使真理是蕴藏在这种原始的心理状态里面,那末,人的真理不如狗的真理;狗的真理不如鱼的真理;鱼的真理不如阿米巴的真理。因为阿米巴对于外界的感受是最原始、最直接的了。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的真理、良心、美感经验、宗教信仰种种的精神价值,都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们已经复杂到不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数理符号所能表达的地步。但是他们说,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乃是发展的结果,它们是许多成分所组成起来的复杂系统,这并没有和宇宙的实体发生直接的接触。这是道家所谓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的说法。但是我们以为宇宙真相乃是整个发展的过程,而并不是这个过程出发时所根据的原始基础,即使我们想认识房屋的真相,我们就要从全部建筑工程完成之后的房屋中去观察体会,而不能在砖瓦和木料中去求房屋的真相。房屋是由砖瓦木料等所建筑成功的,但是砖瓦或木料中却找不着房屋。求宇宙的真相也是如此。经验愈发展,宇宙的真相愈显明。假使有人要在宇宙发展开始出发的地方,或在我们的原始直觉中,去求宇宙的实体,那简直是缘木求鱼;同样宇宙的美也要从复杂的美感经验中去求索,而不能在原始的直觉中去求索。直觉也是美感的基础,但是美不能在基础上去寻索,而须向发展的最高峰上去追求。

若是从最高的境界去求美,有人又以为美感乃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经验。这种灵域似乎是受之于神明。它似乎是在另外的一个世界里面,当我们有美感经验的时候,我们是脱离了这个现实的世界而升展到另一个精神境界了。这是神秘论,因为这种经验远非现实的语言文字所能表达。同时这也是两元论,因为他们把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分裂成功两个隔离的境地。这种见解,根据我们前面分析,我们认为是错误的。我们知道经验的发展是由原始感觉到智慧,由智慧到精神,整个过程是一派相承连续一气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种境地是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的,于是就把它摒弃于经验界之外,而视为脱离经验界的另一胜境。其实它仍只是建筑在原始感觉上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经验。不过因为它发展到一种非常复杂的程度,以至我们平常表达经验的工具如语言文字、数理符号,都无法运用。所以美感乃是经验的,而不是神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