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机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机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与目的这两个概念也不同。动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伪装的动机与无意识的表达失真不一样,前者有意,后者无意。有动机的机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当这些刺激和当前的动机有关时,其反应更易受激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机与心理健康

(一)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在有特定目标的活动中,动机涉及活动的全部内在机制,包括能量的激活,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维持有组织的反应模式,直到活动完成。因此,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人的一切活动总是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动机由需要转化而来,但两者之间仍然有严格的区分。需要是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原因。动机与目的这两个概念也不同。目的是人的活动所达到的结果,动机则是推动人追求某种结果的原因。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复杂,并非简单的直接对应。人们活动的目的相同,但动机可以完全不同;相同的动机,也会有不相同的目的。

动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就动机的表现程度而言,它可表现为兴趣、意图、愿望、信念和理想等各种形式。就动机表现的信度,可以分为真实的动机与伪装的动机。真实的动机是指个人表达出来的动机与头脑中的动机一致,伪装的动机是指个人表达的动机与内在的动机不一致。伪装的动机与无意识的表达失真不一样,前者有意,后者无意。无意识的表达失真在心理发展不成熟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儿童。

(二)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为活动状态。有动机的机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当这些刺激和当前的动机有关时,其反应更易受激发。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2.指向功能

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动机支配下,农民向国家平价出售粮食而不到市场上卖高价;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当行为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并对行为的强度和维持时间进行调节。如果行为达到了目的,动机促使个体终止这种行为;如果行为尚未达到目的,动机将驱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该行为,或者改变行为的方向以达到目的。

4.评价功能

行为性质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效果,还应考虑动机。只考虑效果,不考虑动机,在评价行为时往往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www.xing528.com)

(三) 动机与行为

1.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非常复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例如,同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人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有人是为了得到父母奖励,有人则是对学习感兴趣。

(2)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同是学习动机,有人到图书馆查资料,有人去请教老师,有人则冥思苦想。

(3)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为主导性动机,有的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属性动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动机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形成不同的动机体系。人的行为往往不受单一的动机支配,而是由动机体系推动的。

2.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复杂性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这里的效果主要是指行为的社会效果。一般而言,动机和效果统一,即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引起坏的效果。但两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好心办坏事”“画虎不成反类犬”。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行为效果不仅由动机决定,还有许多其他的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如任务难度、情境和机遇,主观原因如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人格等。

3.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动机强度越低,工作效率就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 “怯场”现象主要由动机过强造成。又如,中国古代就有“易子而教”的说法,说的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时由于动机太强反而不易收到好效果,而将孩子交给他人教育,效果可能更好。同样道理,外科医生也不宜为自己的亲人动手术。

总之,需要(目标)会导致动机的产生,动机产生之后个体会制定计划,因而产生行为,行为作为一种结果表现之后必然有成功或失败,由此使个体产生情绪,而情绪经过一定的时间便成为心境,与环境作用后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