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甫《新婚别》赏析:勿为新婚念,婚礼未完成

杜甫《新婚别》赏析:勿为新婚念,婚礼未完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⑦!今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作品赏析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这首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杜甫《新婚别》赏析:勿为新婚念,婚礼未完成

〔唐〕杜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注释〗(www.xing528.com)

①莬(wèn)丝:即莬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蓬和麻的枝干都很短,所以莬丝子附在上面的引蔓自然长不了。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②河阳:今河南焦作市,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③身:身份,指女子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女子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今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④姑嫜:婆婆、公公。

⑤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⑥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的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⑦事戎行:从军打仗。

⑧久致:很久以前都已经制成。

⑨错迕(wǔ):错杂交连,不如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品赏析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这首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全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诗中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第一段,从“菟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9年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