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清时期的孙子学-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晚清时期的孙子学-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前期关于孙子学的研究,价值最大的在考据与校订方面。考订类著作以孙星衍校订的《孙子十家注》为代表,此外还有毕以珣的《孙子叙录》等,对后世孙子文献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是这一时期被官书局重印最多的著作,但始终未解决原本中的重大刊印错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孙子兵法》研究的现状。尽管热潮不再,但仍有部分人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持有热情,产生了一些零星的著作和文章。

晚清时期的孙子学-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集大成之作,被奉为兵学圭臬,历代关于《孙子兵法》的注疏、评解和研究不绝如缕。清代前期关于孙子学的研究,价值最大的在考据与校订方面。受乾、嘉考据之风的影响,孙子学的相关研究也偏重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考据,章学诚、姚鼐等著名学者也参与其中,推动了孙子文献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校勘、考订《孙子兵法》文献的热潮,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考订类著作以孙星衍校订的《孙子十家注》为代表,此外还有毕以珣的《孙子叙录》等,对后世孙子文献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然而近代以后,《孙子兵法》研究出现停滞,《孙子兵法》的地位也颇为尴尬,在近半个多世纪里,少有研究性著作出现,有价值的文章较少,即便《孙子兵法》的刊刻也少得可怜,且多为节录本。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是这一时期被官书局重印最多的著作,但始终未解决原本中的重大刊印错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孙子兵法》研究的现状。有学者认为,这是自宋以后孙子学第一次失去显学地位,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至少有两个因素不应被忽略,一是乾嘉形成的朴学传统到近代已经退潮,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已从考订再次转向穷理;二是尽管《孙子兵法》的思想高屋建瓴,指导战争的价值始终存在,但在回答如何应对装备有坚船利炮并采用了新式作战方法的西方列强时,较难给出直接和有效的答案。尽管热潮不再,但仍有部分人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持有热情,产生了一些零星的著作和文章。下面以甲午战争为分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对晚清孙子学研究状况分别加以叙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