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准则制订的性质-葛家澍文集(上)

会计准则制订的性质-葛家澍文集(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会计原则发展历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这一完善的准则尚未出现。如果有一套自身内在一致、又能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将有助于“完善”的准则的出现。会计准则技术观同时也表明:寻求完善一致的准则,是一种学术上追求真理的过程。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几度变迁,以及当前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也印证了这一推论。

会计准则制订的性质-葛家澍文集(上)

会计准则性质所持观点的不同,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准则制订的思路:

1.既然会计准则是技术性,它就有可能达到完善:有序、系统、内在一致等。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会计原则发展历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这一完善的准则尚未出现。一些学者在经过反思之后,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理论。如果有一套自身内在一致、又能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将有助于“完善”的准则的出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前各国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订用来检验并指导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其中,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78年至1985年,共发布了6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此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家与国际性组织,纷纷效尤,制订各自的概念结构。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机构仍然在相当程度上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性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准则的实施,将能有效地促进、完善会计实务。

会计准则技术观同时也表明:寻求完善一致的准则,是一种学术上追求真理的过程。换言之,只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理论,再加上有效的准则制订程序,就可以制订出完善的准则。因此,准则的制订机构、制度程序,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2.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此,最完美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代表了最公允的经济后果。事实上,由于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和一些强有力利益集团的存在,现实生活中被采纳的往往也不是具有最公允经济后果的经济行为。因此,赞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者们,往往回避提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而只是就事论事,具体讨论某一准则的经济后果问题。所可能有的提议,往往是未来应如何制订会计准则,以及在会计准则制订过程中如何考虑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它们不可能给出若干个准则。(www.xing528.com)

对准则制定机构,要求其能充分代表有关各方的利益,特别是社会上占强势的利益集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几度变迁,以及当前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也印证了这一推论。而至于准则制订的程序,要能充分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订准则过程中采用的所谓“恰当的程序”(due process),也就是经济后果观点的体现。

3.强调会计准则的政治化意义,必然将会计准则纳入政府宏观管理制度中去,这样一来,准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政府的法规、制度的一部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任何政府制度的形成,都是政治家们谈判、协商、讨价还价的结果。希冀达成一种系统、完整、内在一致的准则,将永远成为完美的“蓝图”:任何政治谈判所达成的结果,都将是某些强势集团的意愿的实现。或者,不存在强势集团时,它是一种“折中”。因此,任何强调会计准则政治化的文献,主要笔墨不是讨论准则本身,而是关于准则的形成过程、准则的制订机构等等。这时的准则只能由政府的权力机构制订,其程序上也将主要考虑政治上的合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