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的益害:机体是否需要病毒?

病毒的益害:机体是否需要病毒?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们心目中,病毒被视为洪水猛兽,似乎就是疾病、死亡和饥荒的代名词。病毒果真有害无益吗?他确信,尽管生物体内都有病毒,但病毒并非总是有害。看来机体本身需要这种病毒。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获得证明病毒有益的直接而重要的证据,目前还无法提纯干扰素,尽管已证明它在某些生物中是确实存在的。病毒的千秋功罪,尚待进一步评说。

病毒的益害:机体是否需要病毒?

人们对病毒并非陌生,这些微小而可怕的生物曾经并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已流行全世界的各种肝炎病毒,以及人称超级癌症艾滋病毒都在此列。我国古代农学家陈募著的《农书》中记载的家蚕高节脚肿病,就是当今熟知的核多角体病毒病。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虽然已成功地把千百万生命从天花、小儿麻痹、狂犬、脑炎和黄热等令人闻之悚然的病毒病中拯救出来,并能有效地防治或控制甜菜缩顶病、柑桔速衰病等植物病毒病害。尽管如此,人类健康和食品来源仍受病毒病的严重威胁,善变而狡猾的流感或普通感冒每年袭击数亿人、肝炎仍在流行、潜伏于成年人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每当人们情绪不佳或抵抗力减弱时就会蠢蠢欲动、精神分裂症、某些白痴和癌症都被怀疑是由病毒引起的,尤其是艾滋病有可能酿成一场新的瘟疫,更增加了人们对病毒的恐惧。此外,粮食产量受到小麦丛矮病、玉米花叶病及各种水稻病毒病的严重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病毒被视为洪水猛兽,似乎就是疾病、死亡和饥荒的代名词。

病毒果真有害无益吗?前苏联医学科学院脊髓灰质炎与病毒性脑炎研究所乌曼斯基博士认为并非如此。他从大量的病例统计中得知,因为脊髓灰质炎而实际造成残废者每十万人中只有一至二人绝大多数人都可治愈康复;流感猖獗时,每三人就有一人患病,但造成严重后果的仍是极个别的;一个人患了流行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或由麻疹、腮腺炎、风疹引起的脑炎等疾病中的一种,一生中再也不会患上述第二种疾病。因此。他确信,尽管生物体内都有病毒,但病毒并非总是有害。事实上,病毒本身并不足以酿成疾病,除非有些人缺乏对一些自然界中病毒的免疫力,即机体内免疫系统具有遗传或后天缺陷,才会造成某些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但是,机体患病本身就是对病毒产生免疫力的适应过程,即以稍有不适为代价,而获取完全适应的结果,由此可见,病毒可作为机体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调节器。

美国科学家华莱士曾做过一项很细致而有趣的试验,他用患过甜菜曲顶病后期康复的烟草作接穗,嫁接在另一株健康的烟草上,待成活后再用曲顶病毒接种,结果发现:被嫁接的烟草的抗病性极强,这一结果表明,康复的植株上必含有某种免疫物质,并通过转运至砧木,使未感染过的植株具有了免疫力。他的这一推断并非臆想,近年来,用生化方法已有力地证明,机体一旦感染某些病毒,病毒就会在机体内长期甚至终生保留,而使寄主产生免疫物质而不再复发。看来机体本身需要这种病毒。(www.xing528.com)

英国生化学家艾萨克斯用大量实验事实证明,细胞被流感病毒侵染后,会产生一种叫“干扰素”的可溶性蛋白质,它能抑制病毒RNA或DNA的转录和翻译,从而保护其他细胞免受这种病毒或其他病毒的侵染。他认为,干扰素会使机体形成庞大的免疫功能,机体之所以厌弃某种病毒,并不是它具有危险性,而是因为已经有了这种病毒。最近的研究表明:干扰素在病毒与细胞基因整合过程中具有特定作用,因而,有些免疫机制不仅具保护细胞之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形成新的遗传装置。有材料进一步证实:在生物体内发现有机体自身形成的内源性病毒,病毒还具有促进种间杂交、拟态、对食物的适应性和恢复、再生细胞等重要功能。目前,有关病毒的研究进展似乎正在支持一种与人们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新见解:在自然界中,病毒主要起着有益的作用,它是生物栖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病毒,生物甚至不可能有进化、适应和免疫保护。

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获得证明病毒有益的直接而重要的证据,目前还无法提纯干扰素,尽管已证明它在某些生物中是确实存在的。某种病毒感染机体所形成的干扰素常变幻莫测,且只短期有效,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产生干扰素。更有甚者,在无脊椎动物和原核细胞里是否能产生干扰素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病毒的千秋功罪,尚待进一步评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