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与《世说新语》圆满相处

如何与《世说新语》圆满相处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但王汝南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持慎重态度,故迟迟没有婚配。然则不幸的是,有许多现代人,在选择配偶时还达不到王汝南这样的认识高度。盲目,是一种可怕的陷阱,尤其是盲目地选择一个生活伴侣时更是如此。在婚姻问题上的这种不慎重,有时还会被人利用,使自己付出惨重的代价。然而,她们万万想不到,这些英俊潇洒的男子,全是“克格勃”训练出来的“色情间谍”,代号叫“乌鸦”。

如何与《世说新语》圆满相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中记载: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

晋朝时,富家公子王汝南才貌双全,年轻有为。十五岁一过,前来说亲保媒的人就络绎不绝。但王汝南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持慎重态度,故迟迟没有婚配。

后来,王汝南看上了郝普的女儿,就向父亲请求与郝家联姻。王司空(王汝南之父王昶)看他很痴心,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像,就成全了他的意愿,与郝家缔结为秦晋之好。

婚后,新妇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贤淑有德,和王汝南琴瑟和谐,十分恩爱。她在生了儿子王承后,变得更为端庄贞静,雍容大度,成为王家妇道的典范。

人们看到王汝南的夫人如此贤美,都夸赞王汝南有眼光。有人就忍不住问王汝南:当初你是怎么看中她的呢?王汝南回答说:结婚前,我曾广泛地打听过,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好姑娘。为了证实这些传言,每次她到井边打水,我都躲在暗处仔细观察,发现她神态举止很有教养,虽出身寒门,但不失大家风度,是个有德有貌的女子,正适合做我的妻子,于是就决定和她结为伉俪。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承认,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王汝南在选择妻子方面,无疑是极具眼光和见识的。他懂得婚前冷静、理智,深入地了解对于确保婚姻成功的重要性,所以他仔细地打听和观察了郝家女儿,直到断定她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后,才与她结合在一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社会,人们可以广泛地社交,自由地恋爱,所有这些,都为增进了解提供了便利。然则不幸的是,有许多现代人,在选择配偶时还达不到王汝南这样的认识高度。他们往往凭一时的感情冲动,不经过深刻的了解和理智的权衡,就草率地决定终身大事,从而酿造了许多“因不了解而结合,又因了解而分手”的婚姻悲剧。

在某期的《社会·家庭》杂志上曾经登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年轻美丽的金娜调到了旅游局工作。在这里,她认识了才华横溢的翻译陈辉。在旁人看来,他们男未婚、女未嫁,郎才女貌,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对。事实上,他们自己也一见倾心,很快双双坠人情网。

热恋中的人儿啊,头上都有一圈斑斓五彩的光晕,他们都把对方视成玫瑰色的吉祥物了,从而听任感情之火迅速热烈,而没有再去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是否与自己合拍。很快,他们就高高兴兴地结婚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金娜生性恬静,不喜欢冒险,情愿过平平淡淡的生活;陈辉却争强好胜,喜欢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生活。在婚前,两人从未注意过这种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一旦成为夫妻后,才发现彼此性格严重不合。

结婚两年,陈辉和金娜吵了两年,终于在孩子长到一岁半时,劳燕分飞,结束了这段婚姻生活

盲目,是一种可怕的陷阱,尤其是盲目地选择一个生活伴侣时更是如此。一见钟情是靠不住的,因为它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婚姻问题上的这种不慎重,有时还会被人利用,使自己付出惨重的代价。

德国未统一之前,在西德军事部门里,有一大批女子,她们担任着秘书、机要员、保密员之要职。职业的限制,使得她们缺少与异性交往的机会,眼看着青春消逝年华老去,仍是独守空房形影相吊。她们是多么迫切地需要一个生活伴侣啊!

苏联的一个代号为“克格勃”的组织,准备利用一下这些老处女们急于择偶的盲目而又虚弱的心理,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情报。

于是有一天,那些老姑娘的身边,突然出现了一批青年男子,个个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在餐馆里、大街上、车站旁与这些老姑娘偶然相识,然后是谈吐投机,一见钟情,共坠爱河。

这些可怜的姑娘以为上帝听见了自己的祈祷,才给自己送来一位年轻时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她们甚至连对方的身份、住址还没搞清楚,就和对方同床共枕,有的还结了婚,生活在一起。然而,她们万万想不到,这些英俊潇洒的男子,全是“克格勃”训练出来的“色情间谍”,代号叫“乌鸦”。他们此番前来,就是要利用她们的特殊身份,窃取有价值的情报。

等到她们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时,了切都已为时太晚,她们也被他们拉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她们只好主动为他们送上一份份机要文件……

终于有一天,这些姑娘没有利用价值了,她们就被“乌鸦”们像仍破布一样仍掉。而等待她们的,还有国家的严厉审判……

从上面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婚前对恋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冷静地判断是多么的重要。爱情是盲目的,这只是对那些慎重者而言。要想得到成功的婚姻,婚前就请睁大你的双眼吧!

要想达到真正了解,也不是很容易的。现代研究表明,恋爱中有种掩盖心理,是恋爱中的双方都具有的常见心理之一。它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意掩盖,一种是无意掩盖。

有意掩盖主要发生在恋爱心切,而又自认某一方面条件可能遭到恋人不满的青年身上。在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隐瞒或回避自己某些方面的情况。

无意掩盖就比有意掩盖复杂得多,它是指恋爱双方在审美感觉上丰富着感情的对象,敏锐地发现并夸大对象的优点和长处,不自觉地掩饰对象的弱点和短处,这是恋人间尤其,热恋中的情人间感情互悦的必然心理表现。

因此,情侣们总有这样的感情和心理:即根据自己对所爱者的形象的审美再创造,来修饰和精炼自己亲昵的感情。你爱他(她),于是他(她)的言行、态度,给你以甜美的感觉,你当然会设想种种合理化的因素来淡化他(她)的过失。

著名作家易卜生曾写过这样一个剧本:温柔美丽的女主人公索尔薇格长久地等待着自己的情人培尔·金特。后来,培尔·金特回来了,向她忏悔自己的负心薄幸,而索尔薇格却回答说:

我的宝贝,你没有错!(www.xing528.com)

你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欢歌。

我赞美我们第一次幽会,

还有圣灵节的这次相逢。

明明培尔·金特无,情地离开他发誓终身相好的索尔薇格而去,她不但原谅他,还甜美地回忆着他们的过去。这种不自觉——又可以说是自觉的——掩饰心理,正是爱情带来的审美和意识错觉造成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意识:竭力回避一切会引起不愉快的感觉和使美好感情遭威胁的东西;而一切愉快的和希翼的东西则会在神奇的修饰心理中得到改造和召唤。难怪一位心理学家这样总结说:“热恋中的男女总是透过相互理想化和精神装饰化的棱镜看待对方。他们看到或者觉得,他们的对方一切都好,都美,甚至可说是神圣的。”

因此,恋爱中的这种掩盖心理为双方的真正了解带来了难度。有意掩盖还不难克服,只要稍微谨慎一点,时间一长就不难发现对方身上未被曝光的东西。至于无意掩盖,对大多数人来说,才是导致盲目选择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无意掩盖是自然发生的,若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消极性的后果。热恋中的审美理想化同结婚后的审美现实化,必然产生矛盾。对于恋人客观存在的弱点、缺点和短处,越是不自觉地掩盖得厉害,婚后随着整体了解的加深,对恋人的失望程度就越大。失望终究会引起对婚姻的不满,若双方对感情修复不力,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婚姻的解体。

为了不在婚姻上冒这个风险,人们必须调整恋爱中的掩盖心理。即使身处恋爱之中,也要控制住自己火热的情感,对恋人进行整体的审度。一般来说,在理智的介入下,假以时日,认识的错觉就可以避免,对恋人的全面了解,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全面了解,是可以实现的。

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90%婚姻成功的夫妻在婚前都进行了至少为期两年的相处。这就从正面证明相处越久、了解越深,婚姻就越稳定的事实。

在对恋人各方面的情况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后,就该做出理智的抉择了。若对方适合自己,就果断地成婚;若对方不适合自己,而两个人又不愿做出改变和调整,那么就应该毅然决然地分手,免得日后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不幸,这也是对双方负责任的表现。

在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在了解后当断不断,才酿造了更大的悲剧。

美国总统林肯,可以说是一位为世人所敬仰的伟大人物,然而他的个人婚姻生活却十分的不幸,其根源就在于婚前的这种优柔寡断。

1839年,在一个上流社会的客厅里,林肯邂逅了芳龄二十一岁的玛丽·托德。玛丽出身名门,美丽大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样一个富于魅力的姑娘,使林肯神魂颠倒。认识没几天,他们就订婚了。

订婚之后,林肯就逐渐地看出来,他和玛丽在各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完全是两种类型的人。林肯出身贫苦,靠个人奋斗成了一名优秀的律师。他为人豁达谦和,悲天悯人,富于牺牲精神。而玛丽生长于贵族世家,任性冲动,爱慕虚荣,又缺乏自制。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她的傲慢、自私、浅薄和好妒嫉。当林肯为了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不能陪她去参加社交活动时,玛丽暴跳如雷。当有一个金发女郎玛蒂达来到城里时,因为林肯喜欢和她谈话,玛丽大哭大闹地不许他再看玛蒂达一眼。

林肯面对这一切忧虑万分,几次试图提出分手,但玛丽的眼泪又使他立刻回心转意,忍不住吻着她,向她道歉。

婚期越来越近了,林肯的心里却不能平衡,他的心灵深处在反对结婚,痛苦日甚一日地折磨着他,使他心力交瘁。终于,婚期到来,几乎发疯的林肯逃走了……

林肯在外地呆了一年多,在这些日子里,林肯不断祈祷玛丽快乐和幸福,渐渐治愈了心灵的创伤。

1842年10月初,他的好朋友《春田报》编辑西蒙·弗兰西斯的太太写信给林肯,邀请他到家里来玩。林肯不知道这是一些热心人设下的圈套,他去了。一进门,林肯就愣住了,玛丽正坐在那里,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面对这一切,林肯的意志崩溃了,过去的感情和内疚涌上了他的心头,他和玛丽又恢复了过去的关系。1842年11月4日,在玛丽的坚决要求下,林肯和玛丽举行了婚礼

从此,林肯深深地陷入美国历史上最不幸的婚姻之中了。他和玛丽在经济问题上意见常常不合,林肯为穷人打官司从不多收一分钱,有时甚至会花钱帮助他们。但是这种仁慈的举动却遭到玛丽的反对,她一直羡慕那些发大财的律师。

在生活上他们又有着不同的要求。林肯艰苦朴素,玛丽却挥霍浪费。在林肯资金困难之际,她却花大钱买进了一辆马车,每天雇人载着她四处拜访。

在待人的问题上,他们也存在着很深的分歧。玛丽轻视林肯的那些穷亲戚们,他们一来林肯家,玛丽就把他们当佣人一样使唤。她对佣人又凶狠又苛刻,使几个佣人都愤而辞职。林肯反对她这样做,于是家里又发生了无数次大吵。

他们的脾气性格又不一样。玛丽性情乖戾,她经常喋喋不休地批评她的丈夫。有一次,一位律师在林肯家谈公事,房门突然打开了,林肯夫人伸进头来询问林肯,她嘱咐他做的事情办好了没有。林肯和言悦色地说,他一直很忙,一有空就会立即去办。但是玛丽立刻就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地哭喊着,咒骂着……来访的律师为之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林肯笑着说:“这有什么稀奇,倘若你像我这样了解她,就会很高兴她这样小小的发泄一番,免得积聚更大的暴发。”

林肯以他那独特的忍让精神忍受着自己的妻子。他憎恨回家,在种种艰苦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他从未有过家庭的温暖。苍老过早地出现在他脸上,人们常常看见他独自在黑暗里散步,一天比一天忧郁。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遇刺身亡。

我们可以看到,林肯在选择妻子时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未曾深人了解就恋爱订婚,一个是了解后没有理智地处理这种关系,从而导致了一桩失败的婚姻。

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它告诉我们在选择人生的另一半时,一定要持慎重的态度,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方,然后要对双方情况作出冷静的判断,作出一个理智的选择。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只有选择对了,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甜美。否则,只能吞咽下人生的苦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