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意味深长的结束语-幼师童话故事训练

设计意味深长的结束语-幼师童话故事训练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故事都要根据故事的特点和讲故事的目的设计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束语,让幼儿有所思索,有所收获。结尾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为什么更强大的动物却输了?台湾幼儿届有一位“蜡笔哥哥”,他认为绘本故事能引发许多精彩的手工制作游戏,台湾叫作“手作”。再加上他是学设计出身,所以更有优势为幼儿进行手工游戏的引导。

设计意味深长的结束语-幼师童话故事训练

每个故事都要根据故事的特点和讲故事的目的设计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束语,让幼儿有所思索,有所收获。在这个大原则下总结几种结束语类型:

(1)首尾呼应,设置问答

上边已经提到《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头可以直截了当地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萤火虫是怎样找朋友的,最后它找到了没有?”而结尾就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萤火虫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呢?如果换了你该怎样去做呢?”“谁能告诉我们萤火虫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比如在导入语环节讲到的《龟兔赛跑》,开头是这样设置悬念的:两个动物谁更强或赛跑谁会赢?从小朋友们的错误答案中开始,到了结尾出人意料,和开头就可以呼应了。结尾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为什么更强大的动物却输了?跑得最快的却输了?这样就能引发幼儿思考,最终通过回答问题,寻找到答案,懂得故事道理,而且也能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直入主题,利索收尾

有的故事道理已经非常明显,所以就没有必要再问问题,画蛇添足了,这样就可以直接点明主题,讲出故事的道理了。比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结尾是这样的:“小朋友们你们快看看呀,这只大老虎变成了瘪嘴大老虎,还不忘对狐狸说:‘谢谢狐狸弟弟,不仅给我糖吃,还给我拔牙呢,谢谢喽,谢谢喽’。”这时候就可以直接指出故事道理:“小朋友,你们可一定要少吃糖呀,而且还要经常刷牙,否则你们也会变成没有牙齿的小朋友呦!”还有《机智勇敢小山羊》是这样收尾的:“小朋友们,这只小山羊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可恶的大灰狼,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呦!”这样的结尾不啰唆,主题很明确,很简洁。

(3)无疑而问,回味收尾

有的故事没有太大的悬念,结尾的答案很明显,但讲述故事收尾时也应该让孩子们再回味一下,思考一下,答案虽然很简单,但这样的收尾能让幼儿进一步深化道理。比如在讲《青蛙卖泥塘》时,前面已经说得很明显了:“青蛙说到这里愣住了,这么美丽的泥塘我为什么还要卖掉呢?”这时候就很简单地无疑而问:“小朋友们,你们说最后青蛙卖掉这个美丽的泥塘了吗?”小朋友们就会得出一个理解性的回答:“没有。”故事讲到这里就结尾了,如果这时候幼师接着用“为什么”提出问题让小朋友们进一步回味思考,就可以把故事的情节再回顾一遍,故事的道理也就更明确了。(www.xing528.com)

(4)专设问题,发散讨论

当然有的故事如果开头没有铺垫悬念和问题,结尾就没办法呼应了,而且故事的道理也很复杂,幼儿不好理解,这时候就必须专门把结尾拿出来作为一个讨论互动话题,让幼儿们发散思维回答,最终使幼儿既能懂得道理,又能开拓思维。比如《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结尾,因为故事的道理很深奥,所以教师有必要把问题设置出来,作为一个专门讨论的环节,让幼儿畅所欲言。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小朋友们,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最终喝到了水吗?它用了什么方法呀?”这个方法有些深奥,涉及水的压力问题,但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理解去回答,比如说“我觉得是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压到上面,接近瓶口了”,让孩子们能畅所欲言,他们的小脑子就能不停地转呀转,既能了解一个原理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开拓思维,一举多得。

(5)淡化道理,多向引导

其实一个童话故事传达的道理和目的是多方面的,有的故事是为了传达科学常识,比如彩虹、下雨等自然现象的故事,也有的是帮助孩子认识事物的,比如《小猴吃瓜果》《小壁虎借尾巴》等故事。当然还有一些是具有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意义,比如《小兔乖乖》《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但一个故事也并不是只有一个道理,有时也能引发出多条信息,比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既能告诉小朋友们要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又能传达给幼儿不能多吃糖,否则会长蛀牙的生活常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也会遇到找不出道理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只是为了让幼儿们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获取快乐和得到一些简单的生活体验。所以童话故事讲述到最后也不是必须要寻找出一个道理,也可以根据讲故事者的目的和喜好,让故事能进行多向的引导和启发,比如可以进行游戏延伸或手工制作延伸等,都能淡化道理,对幼儿进行多向的思维启示,以下便是台湾讲故事老师在故事结尾延伸手工游戏的经典案例。

台湾幼儿届有一位“蜡笔哥哥”,他认为绘本故事能引发许多精彩的手工制作游戏,台湾叫作“手作”。再加上他是学设计出身,所以更有优势为幼儿进行手工游戏的引导。一本绘本有好多情境,借用不同的情境,可以延伸出各种让孩子觉得好玩的手作。幼儿教师讲故事时不一定非得把故事道理强加给幼儿,可以从幼儿的喜好兴趣出发,结果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绘本丰富的含义可以通过手作表现出来,手作可以让抽象的含义变得更加清晰,变得更加美丽。比如蜡笔哥哥讲述《巫婆阿妮和黑猫阿宝》的绘本故事,讲述的是巫婆在自己的别墅里养了一只黑猫,因为巫婆喜欢黑色,房子是黑色的,所以经常会因为看不到猫咪而绊跟头,于是巫婆把猫染成了绿色,但在院子的草地上还会绊跟头,于是巫婆一直在给猫换颜色,但不管怎么换还是会撞色。最后巫婆顿悟了,她把别墅里里外外弄成彩色,给猫恢复成黑色,就再也没有因为看不到猫咪而绊倒了。这是通过绘本在传达巫婆为了黑猫最终学会改变自己的道理。在结尾的时候,蜡笔哥哥用延伸活动让绘本中的“精彩结局”重现,让小朋友们也当一回巫婆来干一件“美事”,用蜡笔把画纸涂成彩色,然后用牙签再刮出来,结果画纸上就是黑色的,有一点点刮不净的彩色亮点,好漂亮。而蜡笔哥哥又讲了一个《狼宝宝》的故事,是用幽默手法描绘家中常见的“手足相争”的绘本,最后让孩子回家和兄弟姐妹一起做从故事中延伸出的手工。其实在这里蜡笔哥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讲完不一定就要分享故事的含义,因为每个人想法不一样,而且这个绘本故事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你想当狼宝宝还是兔子姐姐?不一定说手足问题,但一起劳作过程就加深了感情。蜡笔哥哥还提到一个《圣诞树撞到天花板》的绘本故事案例,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幼儿做会伸缩的圣诞树,用树枝和信封做圣诞树,这些灵感都能锻炼幼儿们的想象、创新能力。这样通过丰富有趣的绘本童话故事可以延伸很多不同的手工游戏活动,既能锻炼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生发创作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