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生活化,浇灌数学之花:生活化素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引生活化,浇灌数学之花:生活化素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有些数学教材中很好的生活化素材,这些教师反而会在课堂上加以缩减,以期能够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珍贵的40分钟内出现无谓的浪费。这表现在,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地使用生活化素材以及过分地使用赘余的生活化素材。在笔者观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个别教师备课不足,造成了生活化素材使用的不当的现象很多。

引生活化,浇灌数学之花:生活化素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应用生活素材意识的偏差

1.忽视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性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的教学要联系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并且教学的过程要体现数学产生的过程,但是部分教师自身依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素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依旧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中采用纯数学的方式教学,没有联系生活,教师运用的有些例题中的信息看似是生活化素材,但那并不是自己正在教学的特定的学生的生活化素材,也就是说对这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并不是和他们有联系的生活化素材。

这些教师多是将目光放在高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只考虑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而在他们眼中,生活化素材会分散学生注意,并且引发学生身体自然倾向的无意义消耗。他们认为,学生就应该克服自己先天的散漫注意,集中精力在课堂教师所讲的和生活断裂的数学知识上,而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是不存在的。教师是这么认为,所以他们只能为学生设置学习之外的奖励或者惩罚,以此来督促学生在学习上的专心。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也会这么认为,即学习本身是没有乐趣可言的。

在笔者所观察的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亮眼睛,谁的眼睛会说话”,以此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回来。因而,有些数学教材中很好的生活化素材,这些教师反而会在课堂上加以缩减,以期能够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珍贵的40分钟内出现无谓的浪费。因此,联系生活教学的理念没有更新,使得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一种去联系生活来组织自己教学的意识。教师忽视生活化素材的发展功能,缺乏有效数学抽象和策略提升的意识,数学知识的习得和生活化素材的应用脱节,缺少有效的联系,只注重素材的简单叠加,而忽视通过这些数学活动,有机地提炼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养成一种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

2.缺乏对应用生活化素材目的的理解

数学学科的发展,追溯到它的起点,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弗赖登塔尔强调现实的数学,即数学教学应当思考假如在现今的条件下,如何使数学知识再次产生,即他所谓的“再创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思考,在现有的条件中如何提炼生活中的素材,在课堂中加以应用,和学生一起体验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是数学学科中应用生活化素材的意义,也是应用生活化素材的目的。(www.xing528.com)

当我们思考到学生的时候,也是有着同样的逻辑的,学生的经验起点,同样是以他的家庭为中心发散开来的生活。当他们来到学校这个以研读书本、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环境中时,若是教育者全然不顾学生到来前的生活经验,只考虑数学学科知识的严密逻辑,那么学生学习的将是一种断裂的找不到来源和去处的僵化了的知识,学生是无法对之产生兴趣的。应用生活化素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使学生无秩序的生活经验充满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也使数学的教学变得充满趣味和联系。

不论是从数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经验兴趣的角度,生活化素材的应用都是有其特定的目的的。然而,就笔者所观察的课堂中,个别教师好像赶时髦似的运用生活化素材,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自己应用生活化素材的目的,他们觉得新课改提倡联系生活的教学,这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因而他们便这样做了,但是自己在课堂中应用特定的生活化素材的目的自己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向。这就像是一个盲目从众的人,只知模仿表象的行为,却不能明了行为背后的目的,因而也就不能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境来做出理智化的选择和应对措施。这表现在,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地使用生活化素材以及过分地使用赘余的生活化素材。若是能够理解应用生活化素材的目的,并且结合每次特定的数学知识和特定的学生,灵活地运用生活化素材,那么教师的数学课堂会是充满趣味、机智和层次性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备课不足

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本环节。“狭义备课”是指教师认真研究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并考虑采取哪些相应的方法,运用相应的资源,引导学生达成目标(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目的是上好具体的一个单元或者一堂课。这种“备课”也叫“课前准备”。而“广义备课”是指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加文化积累,不断总结与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增加专业储备,体现“终生备课”的理念,目的是上好所有的课。教师若是备课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笔者观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个别教师备课不足,造成了生活化素材使用的不当的现象很多。

针对生活化素材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原因,但是当作为运用生活化素材的教师,经验中没有很多与学生相关以及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化素材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素材的源头就被切断了。所以,很多教师觉得在课堂上恰当地、有针对性地运用生活化素材十分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没有积攒足够的数学生活化素材,平时的远期备课没做足,没有在生活中以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教学的事业作为刺激点来使自身敏感地观察和思考,那么到具体短期课时备课时,自然会难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与学生的生活充满联系的数学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