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恭敬、敬神、敬人、敬业—揭秘敬字的起源与意义

恭敬、敬神、敬人、敬业—揭秘敬字的起源与意义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错,“敬”这个汉字的起源,真的跟“羊”有关。合在一起,就是“恭敬、端肃”。图10“敬”字的篆文写法《说文解字》中说,肃也。意思是“办事时要怀有敬重之心”。“敬”就引申为“尊重”。尤其是“敬神、敬人、敬业”三个方面。于是,恭、敬、忠三德,相互交叉,由此及彼,由彼到此,“敬”成为最核心的衔接点。如此连环阐释,“敬”字“忠于职守”的现代意义,就顺理成章、合乎逻辑地诞生了。

恭敬、敬神、敬人、敬业—揭秘敬字的起源与意义

狼来了!”

当吆喝声响起时,你可能会摆出一副“很鄙视你”的表情:又是“狼来了”的游戏!拜托,这个故事我已经听了千百遍了!给我来点新鲜的,好不好?!

你还真错了。这个把鞭子甩得震天响的牧羊人,可真不是像那个撒谎小孩一样,对着村里人喊“狼来了”——实际上他连一根狼毛都没见着,而是正尽职尽责地“警告”羊群们:你们不要乱跑,不然狼真的来了……

没错,“敬”这个汉字的起源,真的跟“羊”有关。在金文里,它的形体是:“”(见图9)。处于中间的就是那个“爱岗敬业”的牧羊人;左边是张开嘴的“口”,右边是手里拿着鞭子……牧羊人在不断折腾的羊群中间跑来跑去,不停地用鞭子抽打,大声地吆喝:“不许乱跑,狼来了!”

图9 “敬”字的金文写法

所以,“敬”这个会意字,本义是“警告、慎重”——可不是,“你们不好好听话,狼来了,我就不管你们了!”这怎么不是“警告”?这种腔调,跟拿着教鞭的老师没什么两样。千百年来,说话的内容与方式都没什么变化。

到了小篆,“敬”的汉字形体就演变成“”(见图10)。左边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若手,从苟(jì),有紧急、急迫之义。合在一起,就是“恭敬、端肃”。

图10 “敬”字的篆文写法

说文解字》中说,肃也。清代段玉裁注道,肃者持事振敬也……意思是“办事时要怀有敬重之心”。“敬”就引申为“尊重”。

这就发生了重心的转移。从“执鞭者”的警告和敲打,转移成了“被鞭策者”的敬畏和尊重……连做事的主体和行动的对象都发生了逆转:不是“我对你”要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演变?具体的过程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猜测:大概是因为“鞭策”得多了,“敬畏”就比“警告”更引人注意吧。(www.xing528.com)

不管怎么说,“敬”从此就成了从说话者和行动者出发的“我……”的言语、态度和行动:(我)敬酒、(我)敬礼;(我)敬佩、(我)敬重;(我)敬仰、(我)敬奉……尤其是“敬神、敬人、敬业”三个方面。

“祭思敬”——祭神、祭祖时要有恭敬之心,这就是“敬神”;

“宾客主敬”——对待宾客要有恭敬之态,这就是“敬人”;

“敬事而信”——严谨认真地办事并讲信用,这就是“敬业”……

这些讲的都是行为专注于一事而不随意,态度要敬仰、崇敬、庄敬,而不能慢怠。它们都蕴含着一种肃然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为人处事要“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平常独居当能“恭”(心怀恭谨,谨言慎行,不懒惰不放肆不狂妄),执行其事当能“敬”(要有敬畏之心、敬重之言,尊敬行事,要敬天敬地敬他人),待人要能“忠”(要真诚、忠诚,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忠于……)。

于是,“修己以敬”成为君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恭”在外表,“敬”存内心,“忠”于对方。不仅外表要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也要“心存敬意”,才是真正的“敬”;对待他人时,表面上毕恭毕敬,内心却嚣张跋扈或者不以为然,不是真正的“敬”;真正的“敬”是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如敬贤礼士,要忠厚敬重……于是,恭、敬、忠三德,相互交叉,由此及彼,由彼到此,“敬”成为最核心的衔接点。

不仅如此。清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又说:忠,敬也。尽心曰忠。如此连环阐释,“敬”字“忠于职守”的现代意义,就顺理成章、合乎逻辑地诞生了。

一个不“敬业”、不“忠于职守”的人,如何能“忠于朋友”“忠于爱人”“忠于家庭”“忠于祖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