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又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连续两年高考都未能上线,最后只好去读自费成人大专班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是那些智力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自我意识等影响智力潜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它们往往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又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谈到智力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智商(IQ),高智商的人反应快记忆强,学习起来显得很轻松。但是智商高就一定学习成绩好吗?当然不见得。往往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笔者就曾经碰见过这样一个案例。湖南有一个学生,考进湖南师大附中初中实验班时作了一次智力测验,IQ高达135属于智力超常,家长和老师都很高兴,可是悲剧也就由此开始,这位同学认为自己这么聪明绝顶,犯不着象别人那样拼命学习,考个把大学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学习漫不经心,上课东张西望,作业马马虎虎,只要有空就去玩电子游戏。家长和老师软硬兼施只可惜不得要领,收效甚微。连续两年高考都未能上线,最后只好去读自费成人大专班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是那些智力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因为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智力的培养只能开发智力的潜能,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智力超常的人很少(大约2%),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内的。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改善提高的。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自我意识等影响智力潜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它们往往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例如,去年高考湖北省文科状元,沙市三中的赵晶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发现,她的智力水平也不过是中上而已,换句话说她并不是特别聪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学校里与她智力水平相当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她的非智力因素却相当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的心理测验结果:①学习适应性良好。学习态度良好;学习技术良好;学习环境良好;身心健康良好。其中她在学习计划性、学习方法、家庭环境和毅力方面更是达到了优秀水平,而在学习热情、课堂表现、读书和笔记方法、学校环境、朋友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唯一显得弱一点的是在独立性上只达到一般水平,而这一点几乎是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赵晶同学也未能避免。我们相信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她的独立性肯定会增强。

②学习动机很强。

③个性特征中最突出的是能够十分客观理智地分析事物,冷静而不盲从。

④智力水平中上。(www.xing528.com)

⑤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注意力集中程度很好。

赵晶同学能够有这么好的非智力因素,她的父母是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她在沙市三中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学习了六年。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把非智力因素调整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在语文教改大讨论中,争议最大讨论最为激烈的莫过于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抑或是其他什么性质?人们莫衷一是,以至在新大纲修订试用版中采用比较模糊的说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半句含工具性,后半句含人文性。在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在保留上述一句的后面接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应该是讫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为科学的表述。这一表述不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贯穿每一部份每一条目,犹如一张网,真的是丝丝相扣。以下为论述的方便,按先分后合,即按先工具性、人文性,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顺序,谈谈《课程标准》对学科性质的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