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情认识与经济发展战略—毛泽东与中流击水

国情认识与经济发展战略—毛泽东与中流击水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领导入初步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毛泽东,整个党中央当时考虑问题的思路是,承认落后,不甘落后,改变落后。这虽然是对我国政治形势的估量,但实际上是对国情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说“一穷二白”是对国情的历史基础的表层概括;那么对主要矛盾的论断,则是对国情的现实关系的动态分析。

国情认识与经济发展战略—毛泽东与中流击水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超前完成,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从1955年11月到1956年4月,毛泽东先后对农业问题和工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找了华北九省的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34个部长了解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工作。在此期间,刘少奇为准备八大政治报告也听取了中央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周恩来等领导人分别参加了这些汇报会。

中央领导入初步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毛泽东从1956年1月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开始讲的“一穷二白”的形象说法。不仅毛泽东,整个党中央当时考虑问题的思路是,承认落后,不甘落后,改变落后。“一穷二白”的概括,从主导方面看,旨在激励中国人民奋起改变落后面貌的革命精神,强化中华民族为世界多做贡献的赶超意识。(当然,后来对这个问题的宣传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它的主旨精神有了某些改变。)

党的八大总结建国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出: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结束,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虽然是对我国政治形势的估量,但实际上是对国情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说“一穷二白”是对国情的历史基础的表层概括;那么对主要矛盾的论断,则是对国情的现实关系的动态分析。它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内在因素,为确定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供了理论根据。(www.xing528.com)

在1956年前后,党中央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第一步,用大约3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的时间,打下现代工业化的基础;第二步,用10个五年计划至20个五年计划,即50年至100年的时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