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十年战争:曼斯费尔德伯爵与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兵败

三十年战争:曼斯费尔德伯爵与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兵败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克里斯蒂安四世却不同。除了这种顾虑外,英格兰的失信也让克里斯蒂安四世始料未及。除了迎战,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别无选择,否则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就会与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联手对付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结果,克里斯蒂安四世大败而归。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抵达西里西亚,受到了新教徒的欢迎,而随后到来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却发现主要城镇均有敌军驻守。

三十年战争:曼斯费尔德伯爵与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兵败

1626年春,战争拉开了序幕。交战双方拥有的兵力大体相当。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目前的兵力已远超初建军队时的规模。据说,他和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的军队加起来共有七万兵力,而准备和他们开战的克里斯蒂安四世的总兵力为六万多。支持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不仅有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和布伦瑞克的克里斯蒂安,还有出身神圣罗马帝国贵族、主张对异教采取宽容态度的萨克森-魏玛公爵约翰·欧内斯特一世。转战匈牙利边境的拜特伦·加博尔再次对维也纳构成了威胁。这时,连下奥地利的信奉新教农民也开始反抗驻扎在家乡的巴伐利亚军队,以捍卫自己的宗教和家园不受侵犯。

萨克森-魏玛公爵约翰·欧内斯特一世(1594—1626)

然而,除了兵力不相上下外,交战双方的境况完全不同。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和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的军队进攻敌人的土地,所以筹集军需品时无所顾忌,不用考虑会伤害敌对的诸侯和城邦的情感。但克里斯蒂安四世却不同。他已经与这些诸侯和城邦结盟,所以如果其感受没有受到重视,就会倒向斐迪南二世一边。除了这种顾虑外,英格兰的失信也让克里斯蒂安四世始料未及。

1625年春,查理一世曾承诺向克里斯蒂安四世每月提供三万英镑的军费,并估计英格兰议会能同意他的决定。但在5月召开的会议上,议会对查理一世和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所赞襄的事业表示怀疑。将自己的钱用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上,这让英格兰人无法接受。最终,议会表决通过了只拨付十四万英镑的决定。与当初一年的战争预算相比,该数目至少缺了一百万英镑。不过,查理一世并未放弃努力。1625年冬,他又派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出使荷兰,签署了《海牙协定》。《海牙协定》规定,荷兰每月出资五千英镑资助丹麦国王的军队,英格兰则需重新兑现每月出资三万英镑的承诺。人们认为,新一届英格兰议会应该会支持查理一世的这次决定,但谁也没料到的是,这届议会比上届议会更固执、更保守。议会决定,1625年5月送出的四万六千英镑就是同意查理一世资助的全部款项。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及其盟友的境遇与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在1621年和1622年的境遇基本相同。虽然供给链还没有完全断开,但他们的境况已经非常糟糕了。他们只想着如何能搞到足够的粮食存活下去,根本无心再关注战事。

首先和敌人交手的是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的军队。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曾一度率部驻扎在易北河以北。他的军队的生存全靠盘剥吕贝克和勃兰登堡的百姓,但这并非长久之计。现在,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的军队来了。除了迎战,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别无选择,否则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就会与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联手对付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在整个战斗生涯中,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只要能隐蔽军队,就绝不会打阵地战。在军队缺乏作战经验时,他更加坚持这种战略。他夺取了易北河上的德绍桥,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堡垒,坐等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来犯。1626年4月25日,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出现了,指挥将士们向堡垒不断地冲锋,但均无功而返。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以逸待劳,瞅准时机突然猛攻。敌军阵脚大乱,四散逃窜。最终,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大获全胜。

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在德绍桥战役大败后不久,布伦瑞克的克里斯蒂安突然薨逝。这时,丹麦军队只能背水一战了。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和萨克森-魏玛公爵约翰·欧内斯特一世会合后,穿越西里西亚,去支援拜特伦·加博尔。在派遣部分兵力增援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后,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率余部在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后面紧追不舍。

面对危险,克里斯蒂安四世会采取怎样的举措呢?查理一世承诺的军费迟迟未到。这时,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军队如果采取守势,就意味着要面临饥饿,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将士暴动。在看到战胜敌人尚存一线希望后,克里斯蒂安四世冒险率军前往图林根,希望能取道图林根挺进波希米亚,然后与拜特伦·加博尔和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会合,最终在皇帝世袭领地的中心再次插上新教的旗帜。然而,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正密切地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1626年8月27日,卢特尔上演了一场遭遇战。双方势均力敌,杀得难解难分。就在战斗尚未分出胜负之时,丹麦军队中有人突然高喊:“不发军饷,我们再也不打窝囊仗了。”结果,克里斯蒂安四世大败而归。后来,他气急败坏地抱怨道,如果查理一世兑现了承诺,那么结局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www.xing528.com)

奉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之命增援蒂利爵约翰·塞克拉斯的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率余部一路紧追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抵达西里西亚,受到了新教徒的欢迎,而随后到来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却发现主要城镇均有敌军驻守。追至匈牙利境内时,他发现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已与拜特伦·加博尔会合了,于是就采取了惯用的战术——占据有利地形、坚守要塞,任凭敌人前来攻打。事实证明,他的策略非常正确。拜特伦·加博尔原本希望得到土耳其人的帮助,但土耳其人并没有兑现承诺。于是,他没有冒险围攻坚守要塞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以免重蹈德绍桥战役失利的覆辙。最后,拜特伦·加博尔向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提出了休战请求。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提出的条件之一是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必须离开匈牙利。在被迫去往威尼斯的路上,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身染重病。这位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冒险家,就像古老的北方斗士一样,拒绝死在病床上。他对部下说:“快扶我起来,我就要死了。”在部下的搀扶下,他保持着站立的姿势,望着远方山巅的第一缕阳光,离开了人世。他用尽最后一口气说道:“团结……团结……像男人一样坚持到底。”然而,实际上,他的存在才是团结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1]格吕克斯塔特是克里斯蒂安四世于1617年在易北河右岸的一片沼泽地上建起来的城市,建城不久后就成了重要的贸易中心,与汉堡互为贸易上的竞争对手。——译者注

[2]即后来的丹麦国王腓特烈三世(1609—1670)。——译者注

[3]史称“卡马尔战争”(1611—1613)。——译者注

[4]史称“英格里安战争”(1610—1617)。——译者注

[5]史称“波瑞战争”(1617—1618)。——译者注

[6]1619年12月23日,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薨逝。——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