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后来,面临着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新加坡政府考虑到福利成本刚性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等诸多因素,于是对福利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彻底性的改革。新加坡政府根据国家的特殊国情,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经济效益,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储蓄型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一)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以前,实施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是借鉴的英国医疗保障模式,通过国家税收来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并为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后来,面临着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新加坡政府考虑到福利成本刚性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等诸多因素,于是对福利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彻底性的改革。第二阶段为1984年改革至今,实施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1984年新加坡在全国推行医疗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调个人责任为主的储蓄型的医疗保险制度。该计划以个人和雇主缴费的形式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不存在社会成员的互助共济。与之前的免费医疗相比,属于彻底性的革新。但是完全以个人为主的储蓄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抵御大病风险能力不足等缺点,而后新加坡政府对储蓄医疗保险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新加坡在1990年又实施了对保健储蓄计划进行补充的制度,即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健保双全计划具有大病保险的性质。除此之外,新加坡1993年实施了专门针对贫困人群的医疗基金(Medifund)计划,用于资助那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人群,属于一种政府救济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2002年实施了乐龄健保计划(Eldershield)为需要长期照顾的人员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基本保障,属于长期护理保险计划。

新加坡政府根据国家的特殊国情,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经济效益,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储蓄型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二)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构成

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央公积金的医疗保险制度,一部分是来源于政府补贴的医疗救助制度。医疗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及医疗基金计划(Medifund)构成了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见图23。同时,政府还会提供一定的医疗津贴,提高国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水平。(www.xing528.com)

图23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图

1.医疗保健储蓄计划(医疗个人账户) 该计划属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一部分,强制每个雇员都要参加该计划,并将缴费存入个人账户,医疗个人账户只能用于个人或家庭成员的住院或门诊费用。

2.健保双全计划 该计划是在医疗保健储蓄计划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自愿参加的医疗保险,它具有社会统筹性质,主要解决人们的大额医疗费用。健保双全计划的资金可以从保健储蓄账户中支付,因此参加该计划的人同时也是参加了保健储蓄计划,故将该计划称为健保双全计划。健保双全计划主要针对大病,因此它的起付线相对较高,超过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和一些高价的门诊费用才能通过健保双全计划支付。健保双全计划只能够支付公立医院中低档病房中的医疗费用,对于个人自愿选择的高档病房或私立医院的费用不承担。

3.医疗基金计划 医疗基金计划实际上属于医疗社会救助的一种,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或社会捐款,形成的医疗基金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政府将医疗基金的利息收入补贴给公立医院,再在各医院内设立医疗基金委员会,医疗基金委员会负责对贫困患者的医疗补助申请进行审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