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蔡絛著《铁围山丛谈》,详解《中国饮食典籍史》

北宋蔡絛著《铁围山丛谈》,详解《中国饮食典籍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铁围山丛谈》,北宋蔡絛撰。此书作于流放白州之时,因白州境内有铁围山,故名此书为《铁围山丛谈》。蔡絛的著作还有《国史后补》(五卷)、《北征纪实》(二卷)、《西清诗话》(三卷)等。其中,《说郛》本、《历代小史》本、《说库》本为节录本,仅一卷。1983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冯惠民、沈锡麟的点校本,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北宋蔡絛著《铁围山丛谈》,详解《中国饮食典籍史》

《铁围山丛谈》,北宋蔡絛撰。蔡絛(?—1126),蔡京的第四子,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北宋末年被流放到白州(今广西博白)。此书作于流放白州之时,因白州境内有铁围山(今广西郁林西),故名此书为《铁围山丛谈》。蔡絛的著作还有《国史后补》(五卷)、《北征纪实》(二卷)、《西清诗话》(三卷)等。

宋代兔毫茶盏

本书共六卷,记载有北宋九朝和南宋高宗绍兴约200 年间的朝廷掌故、琐闻轶事,记载大都详尽具体,一向受到学者的重视。书中亦有不少与饮食有关的内容,以卷六为例,就有“君谟得水精枕茶瓯”、“姜芥”、“建溪龙茶”、“汉宣帝在仄微有售饼之异”、“旋鲊”、“种和食沙鱼线”、“蔡京宴客食冷淘”、“宴设置肉赐鸢”、“苑囿最盛宣和末”、“蒲中产梨枣”等条。这些内容对研究宋代饮食文化大有裨益,如“建溪龙茶”条载:“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者,在一山之中间,其周遭则诸茶地也。居是山,号‘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则曰‘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此亦山秀地灵所钟之,有异色已。‘龙焙’又号‘官焙’,始但有龙凤、大团二品而已。仁庙朝,伯父君谟知名茶,因进小龙团,为时珍贵,因有大团、小团之别。小龙团见于欧阳文忠公《归田录》,至神祖时即‘龙焙’,又进‘密云龙’。‘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及哲宗朝,益复进‘瑞云翔龙’者,御府岁止得十二饼焉。其后,祐陵雅好尚,故大观初‘龙焙’于岁贡色目外,仍进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政和间且增以长寿玉圭。玉圭凡有数种,大抵北苑绝品曾不过是,岁但可十百饼。然名益新,品益出,而旧格逓降于凡劣尔。又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自是迤逦宣和间,皆占冬至而尝新茗,是率人力为之,反不近自然矣。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这段史料简述了北宋官焙茶的发展状况,可与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茶书的有关记载互相佐证,对研究北宋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www.xing528.com)

本书的版本较多,有雁里草堂旧写本、璜川吴氏抄本、涉园张氏抄本、《学海类编》本、《说郛》本、《历代小史》本、《说库》本、民国十年(1920)上海古书流通处知不足斋石印本。其中,《说郛》本、《历代小史》本、《说库》本为节录本,仅一卷。1983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冯惠民、沈锡麟的点校本,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