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海错》:山东沿海鲁菜烹饪技术的史籍

《记海错》:山东沿海鲁菜烹饪技术的史籍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海错》,清郝懿行撰。《记海错》是第一部专记山东沿海鱼类资源的地方水产动物志,海错,指众多的海产品。《记海错》还是一部关于海味烹调的史籍,所录品种,都介绍了它的烹调和饮食的方法,尤其是山东沿海一带的烹调方法,因此它也是研究鲁菜烹饪技术的重要史料。

《记海错》:山东沿海鲁菜烹饪技术的史籍

《记海错》,清郝懿行撰。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终生仕途不显。他是清代非常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著述颇多,除《记海错》外,还有《晒书堂文集》、《晒书堂笔录》、《证俗文》,《蜂衙小记》、《燕子春秋》、《宋琐语》、《实训》、《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易说》、《郑氏礼记笺》等,仅收在《郝氏遗书》中者,已达33 种。

《记海错》是第一部专记山东沿海鱼类资源的地方水产动物志,海错,指众多的海产品。关于是书的编撰,作者在自序中说:“海错者,禹贡图中物也。故出雅记,厥类实繁,古人言矣而不必是,今人见矣而不能言。余家近海,习于海,久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所见不其录,录其资考证者。庶补《禹贡》疏之阙略焉。时嘉庆丁卯戊辰书。”“嘉庆丁卯”为嘉庆十二年,可知此书写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当时,作者在京城任户部主事,居京多年,思念故乡,忆及山东沿海海产丰富,故撰此书,以献乡里。

鹿角菜

全书共一卷,主要记文登、莱阳、即墨、日照、福山等海域的水产,共介绍海产49 种(类),包括海洋动物45 种(类)、海洋植物2 类和2种非生物。全书皆以品名为题,逐一详述其形状、产地、产时、食法、储存法及有关典故,并对若干品种加以考证、辨析,对人们研究海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嘉鲯鱼”:“登莱海中有鱼,厥体丰硕,鳞鳍赪紫,尾尽赤色。啖之肥美。其头骨及目多肪腴,有佳味。以三四月间至,经宿味辄败。京师人将冰船货致都下,因其形象谓之大头鱼,亦曰海鲫鱼,土人谓之嘉鲯鱼。……今兹鱼独登莱有之。今嘉鲯鱼头骨,童儿掇拾插头为羊,其首颅,乃逼肖。又丰肉少骨,美于余鱼。”据张舟先生称,嘉鲯鱼,山东胶东称为加吉鱼,以产于胶东沿海者为佳,四五月由深海游向近岸产卵,鱼的头及两眼最肥美。胶东习俗宴席上加吉鱼,主人先挟鱼的左目给主客食,以示尊重。山东沿海民谚:“加吉头,鲅鱼尾。”即是赞美加吉鱼的头肥美。郝氏所称“掇拾(鱼骨)插头为羊,其首颅,乃逼肖”,这种习俗至今仍在胶东地区流行。[49]又如“娀”:“海岸间有水母,东海谓之娀。娀音蜡,余案:娀,今海人名为海蜇。蜇是俗作字,又因声讹转也。人有货之都中者,用密器收之,经年味不变,柔之以醯,啖之极脆,可以案酒。”这里不仅记海产的形状、产地、产时,还介绍其食法、储存法,更有海产名称的考证,内容丰富,价值很高。(www.xing528.com)

《记海错》还是一部关于海味烹调的史籍,所录品种,都介绍了它的烹调和饮食的方法,尤其是山东沿海一带的烹调方法,因此它也是研究鲁菜烹饪技术的重要史料。[50]如河豚鱼除毒法:“摘去其肝,涤其血尽,肉白而肥,不殊玉鱼会,锉芦根同煮。”又如海蜇脱水法:“渍以矾下尽其水,形如猪肪或蹙缩如羊胃。人有货之都中者,用密器收之,经年味不变。柔之以醯,啖之极脆,可以案酒。”再如海参脱水法:“海人没水底取之,置烈日中濡柔,如欲消尽,瀹以盐则定,然味仍不减。用炭灰腌之即坚韧而黑,收干之犹可长五六寸。”诸如此类的介绍还有很多,如“老般鱼”:“其肉蒸食之美也。”“紫菜”:“沃以沸汤。”“鹿角菜”:“瀹以汤,鲜美可啖。”“鲳鱼”:“炙啖及蒸食,甚美。”“牡蛎”:“其浆调汤尤美也。登州人食其肉弃其壳。”“鳘鱼”:“作汤及蒸、炒皆可啖之。”“银鱼”:“曝干炒啖及瀹汤,味清而腴。”“离水烂”:“腌以为酱,鲜美可啖。经典所称鱼醢,当指此而言。亦可下汤,盘肴之佳味也。”以上方法,多是山东沿海民间对海味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应该说是很有效的。

是书常见的版本有《郝氏遗书》本、光绪五年(1879)东路厅署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