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南,提高阅读效果!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南,提高阅读效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还阅读了哪些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淮南子》中有一则寓言叫《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住在北方边界的一位老大爷,后来人们叫他“塞翁”。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南,提高阅读效果!

主编:曹文轩陈先云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填一填,评一评。

阅读方法和习惯自检表

二、完成下面的练习,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拟人和借喻是寓言常用的艺术手法。作者往往在故事开头或结尾用警句点明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警句就是道德箴言。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会发现有些故事虽然内容不同,但蕴含的道理是相似的,如《望洋兴叹》《邹忌比美》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我只看见金子》《一叶障目》讽刺了看问题片面的人。仿照例子,想想还有哪些寓言蕴含着相似的道理,再试着画思维导图。

2.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截竿入城的鲁国人,画蛇添足的楚国人,万字难写的财主儿子,借梯子的迂腐书生……这些人的行为滑稽可笑,他们犯下的错误却让人深思。假如你遇到了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告诉他什么呢?请填写在表格里。

3.《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中的道理多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来,不仅给人带来乐趣,还能启迪智慧。如,《揠苗助长》告诉人们违反客观规律做出的愚蠢行动,是多么荒唐可笑。

你还阅读了哪些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些寓言故事,试着把题目和相应的道理连起来。

5.在《叶公好龙》中,关于叶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的穿着和住房都有龙的图案

B.叶公喜欢张牙舞爪、回旋盘绕的龙,但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C.真龙到了叶公家,霎时间,乌云滚滚,雷电交加

D.真龙见了叶公,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了

6.下列有关《万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财主的儿子真的学会了写字

B.财主的儿子写“万”字一点儿也不费劲

C.老师没有教好财主的儿子写字

D.财主的儿子自以为是

7《.愚公移山》的寓意是( )。

A.愚公与智叟性格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办什么事都要有长远打算,都要有计划

C.只要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天也会受感动

8.下列关于《滥竽充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郭先生能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是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合奏

B“.滥竽充数”的近义词是“以次充好”

C.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

D.齐宣王不辨优劣,他喜欢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的人

9.下列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郭先生讲仁义不看对象,险些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

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发善心

C.故事中的老农机智、勇敢、果断,值得我们学习

D.东郭先生不知道狼的本性凶恶,所以才救了它

10《.朝三暮四》中的主人公是( )。

A.猴子 B.狐狸 C.狮子 D.老鼠

11.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的时候,为什么庄子会讲“干涸车沟里的鱼”的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献鸠放生》中,赵简子对斑鸠的爱护方法为什么不得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楚厉王打鼓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宣王好射》中,如果你是齐宣王身边的人,你会故意拉弓只拉开一半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淮南子》中有一则寓言叫《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住在北方边界的一位老大爷,后来人们叫他“塞翁”。你喜欢“塞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老马识途》中,老马和蚂蚁的行为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妙招——自我检查

自我检验

17.请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

(1)乐乐平时成绩一般,这次考试她语文、数学成绩都是全班第一,真是( )。

A.石破天惊 B.胸有成竹 C.一鸣惊人 D.水滴石穿

(2)射击运动员几乎百发百中,他们凭借刻苦的训练,练就了非凡的技术,其中的奥秘是( )。

A.兵不厌诈 B.再接再厉 C.眼疾手快 D.熟能生巧

(3)这次班干部选举会上,佳佳( ),自告奋勇要求担任学习委员一职。

A.捷足先登 B.毛遂自荐 C.滥竽充数 D.塞翁失马

(4)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小时候默默无闻,很晚才取得巨大成就。我们说这些人是( )。

A.大器晚成 B.梁上君子 C.朝三暮四 D.老马识途

(5)铁棒最终能磨成针,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以柔克刚 B.熟能生巧 C.水滴石穿 D.百发百中

18.读《曲突徙薪》,完成练习。

(1)“曲突徙薪”是一个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突”字意思是___________,“徙”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书·霍光传》记载,有人对失火的主人说:“当初你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破费摆设酒席,也不会有火灾之忧。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恩惠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由此可见,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3)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黔之驴》,完成练习。

(1)《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小品。这篇文章说明能力与相貌并不一定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都是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演化出来的。请运用这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之驴》主要写了老虎驴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与贵州人有驴无驴没有关系,因此故事开头没必要交代贵州人向来不养驴子

B.从老虎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驴子,可以看出老虎初见驴子的惊恐和想了解驴子的心情

C.从“老虎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一句可以看出老虎很谨慎

D.老虎把驴子看透了,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于是毫不犹豫,猛然一扑,吃掉了驴子

(3)《黔之驴》所讲述的寓言故事已经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解释“黔驴技穷”。(不超过100字)

例: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儿,回家还夸口说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