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学习管理学-每天学点管理学

高效学习管理学-每天学点管理学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由于战后经济复苏阶段,人们希望能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罗伯特·霍尔公司适应了这一需要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罗伯特·霍尔公司错过了这一时机,它的服装风格仍是保守型的。作为价格低、没有装饰的服装连锁商店,罗伯特·霍尔公司这一形象不再受欢迎。而罗伯特·霍尔公司仍强调它的独立地理位置。

高效学习管理学-每天学点管理学

现代社会,压力无时不在,压力无处不有,如何克服压力,战胜压力进而利用好压力,就形成了很多企业员工和管理者都要面对的话题。而压力掌控的适度与否,也正是领导者或平庸或卓越的重大差别所在。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的慢慢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得很高时,青蛙已变得非常虚弱,无力争扎,慢慢地被煮死。

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的变化,迅速挣扎,蹦跃出水,虽受轻伤,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

两只青蛙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在时刻变动的环境中,能够生存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灵活的。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如此,企业发展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顺境面前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而整个企业就可能如故事中的第一只青蛙那样,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浑然不觉,从而失去竞争力,待意识到变化来临,已无力应变,最终被市场淘汰。

每个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因素影响乃至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面对风险,有的企业遭到失败,但有的企业却把它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让它激励员工的士气,增强他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催其奋进,促其创新。

令人遗憾的是,仍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成就越来越大的时候沉迷于成功的经验,故步自封,使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创造激情逐步衰减,最终如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安乐地死去。(www.xing528.com)

霍尔公司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因时代需求而产生和壮大,但当时代变化之后,它却还坚守过去成功的教条,最终只好被关闭。

1940年,路易斯和哈罗德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开设了一家零售服装商店。1946年这家商店被纺织业和代理业的巨商联合产销公司购买,并将新商店命名为罗伯特·霍尔商店。由于战后经济复苏阶段,人们希望能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罗伯特·霍尔公司适应了这一需要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初的50家商店大多数置于10层楼上,这样的选址带有廉价的形象。此外,在战争年代,不仅禁止建造新房屋而且商店的设备也非常缺乏。由于公司采用简单的经营方法,可以很快地开张新商店:不论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地方,只要把挂满衣服的衣架搬进去就行了。到1950年,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服装连锁店,也是唯一一家以非传统方式经营的最主要的服装连锁店。

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悄悄来到霍尔公司的面前。在60年代和70年代,服装市场从保守型转为随便型。罗伯特·霍尔公司错过了这一时机,它的服装风格仍是保守型的。70年代的商业中心已转到繁华的商业街。作为价格低、没有装饰的服装连锁商店,罗伯特·霍尔公司这一形象不再受欢迎。二战后,人们崇尚俭朴,商店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但到70年代,整个国家变得富裕了,对那些注重质量和时髦的年轻人来说,霍尔公司的形象由于缺少合适的新址而受到阻碍。顾客喜欢在购物街购物,因为这样既舒适方便,又能购买各种商品。而罗伯特·霍尔公司仍强调它的独立地理位置。顾客日益希望能够赊购,竞争对手也正在提供这一业务,但罗斯没有注意到那些不断探索并取得成功的零售商所用的有效经销技术。

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然而,一些把成功归因于富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一切以变化为主题的现实,仍高高在上,丝毫不怀疑让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适用性,不思更新,固执地运行在“成功经验”的轨道上。结果,由于一成不变,企业昔日的辉煌渐渐蜕变为组织惯性,成为企业生存道路上的羁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高明之举。当代管理革命已经公认,有效的组织现在已不强调“有反应能力”,而应强调“超前管理”。环境可增强组织的“抗逆”能力,这就要求主管在日常的员工管理中,注重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果企业满足眼前的一时辉煌,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被市场所抛弃。

事实一再证明,企业管理者如果能把“青蛙之死”引起的危机启示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健康的担心”和紧迫感,最大限度发挥“危机驱动”作用,产生巨大的动力,使企业成为那只警惕的青蛙,时刻警觉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在危机到来之前,即时跳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