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域传承者:圆沙人-给孩子瑰丽的文化

异域传承者:圆沙人-给孩子瑰丽的文化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卫星照片显示,圆沙古城所在的区域曾是克里雅河一个古老的三角洲。考古人员实地调查发现,古代克里雅河在此分岔,将圆沙古城包围后形成天然的护城河。高鼻深目的圆沙人应该不属于黄皮肤的蒙古人种,而应该属于白皮肤的欧罗巴人种。不管圆沙古城是不是传说中的古城,考古学家们推测,圆沙古城的消失可能与“风暴”即环境恶化有关。当年的圆沙人的生活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它。

异域传承者:圆沙人-给孩子瑰丽的文化

“古城堡,又见古城堡。”这种场景,经常出现在今天的电影中。而这样的城堡,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1994年10月,一支由中国和法国考古学家共同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走在克里雅河的岸边,在不经意间发现的这样一座古城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考古专业课。

这座古城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形状酷似一个大桃子。由于当地维吾尔族人称这个地方为“尤木拉克库木”,意为“圆沙”,考古队据此将这座新发现的古城叫作“圆沙古城”。古城周长约995米,城墙残高一般为3~4米,最高处达11米,城内有建筑遗迹。城墙以两排竖直的胡杨木棍夹以层层的红柳枝当作墙体骨架,墙外用胡杨枝、芦苇和淤泥堆积成护坡。墙的拐角处有一些直角的“土坯”。这不是经过人工和泥模制成的土坯,而是将河道中的淤泥切割成块,直接砌到墙上去的。这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从未被发现过。在城外周围暴露的地方,那些纵横交错、排列有序、呈网状分布的沟壑竟然是渠道!渠道呈南北向,有的地方还有叠压痕迹。这些暴露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城的西部,这与古城坐落在克里雅河老河床东岸是相对应的。

根据卫星照片显示,圆沙古城所在的区域曾是克里雅河一个古老的三角洲。考古人员实地调查发现,古代克里雅河在此分岔,将圆沙古城包围后形成天然的护城河。考古学家发现的二十多座古墓,大都因风吹走沙子而暴露于地面,葬具、人骨已风干,个别保存较好的还可以看出圆沙人的一些特征。

他们内穿粗、细毛布衣,有的还有帽饰和腰带。毛布分平纹和斜纹,织有几何形图案,有的色泽鲜艳。头发是棕色的,男的头发绕成发辫,有的还戴假发。高鼻深目的圆沙人应该不属于黄皮肤的蒙古人种,而应该属于白皮肤的欧罗巴人种。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为这种说法提供一些证据:考古学家发掘到一个带柄铜镜,这种铜镜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独有的。

你是不是有一个疑问,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心地带筑一座规模如此大的城?有城就有国,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筑城为御敌,谁能穿越无尽的沙山,入侵这个沙漠深处的城池呢?弃城为求生,古城的居民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危险,才使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更奇怪的是,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沙漠之城,竟然不见于任何史书之中。难道他们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古城的沉积层厚达1.2米,这肯定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累积而成的。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难道他们竟可以做到不让外面得知他们的任何信息?(www.xing528.com)

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讲述了一个失踪在沙漠之中的古城的故事。该城的居民由于不敬神而招致神怒,天神刮了七天七夜的大风,毁灭了这座城池,从此无论谁企图接近这里,都会“猛风暴发,烟云四合,道路迷失”。

不管圆沙古城是不是传说中的古城,考古学家们推测,圆沙古城的消失可能与“风暴”即环境恶化有关。这里环境的恶化可以从胡杨木的灭绝得到证明。胡杨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它有“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之美称。但就在圆沙古城几千米的范围内,考古学家们没找到一棵胡杨。当年的圆沙人的生活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它。他们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品都取自胡杨:筑城墙、做城门、造房子、木桶、木碗、木梳做饭、冶炼等。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是由于过度的采伐,导致或加剧了圆沙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圆沙人最后被迫背井离乡?当然,也有人提出另一种看法,考古学家赛芭斯丁推测——鼠疫有可能是沙漠古城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漠的落日下,圆沙人已不能弹着琵琶向我们诉说他们当年的无限风光。这些人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定居,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离开这里的呢?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恐怕在不久的将来还是一个谜团,需要你们来解答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