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别熄灭他们的蜡烛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别熄灭他们的蜡烛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孩子的天性不小心熄灭了,如果成人能顺应他们的天性,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熄灭后正冒烟的“蜡烛”也能复燃。而成人如果执迷不悟,将“蜡烛”狠狠熄灭,那么孩子的天性就永无燃烧的可能,孩子的潜力就要永远被埋葬了!父母要像呵护风中的蜡烛一样呵护孩子的天性,而不能成为孩子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别熄灭他们的蜡烛

孩子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异常敏锐的观察力。成人想象不到的事物,孩子可以想象到;成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孩子都能观察得到。

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孩子进行着最早的练习。

我就曾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在饭厅里,一个成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看到一幅画,上面画着许多的水果。婴儿一边看着画,一边做出假装吃东西的样子。这个婴儿当时还处于吃奶的阶段,但他看到过大人们吃水果的样子,于是便模仿起来。抱着婴儿的成人看婴儿模仿得那么开心,就抱着他站在画前,直到婴儿兴趣索然才离开。

这个成人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无意中对孩子做出的配合动作顺应了孩子的天性,满足了孩子塑造自我能力的需求。

的确,孩子天生具备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比如,一个小孩看见大厅里的芭蕾舞雕像后就立刻跳起舞来,因为他曾经看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知道雕像的姿势就是跳舞的动作。正是这种自发模仿学习的行为,让孩子的能力得以提高,其智力得到开发。

明白了这些,成人就一定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孩子的需求,及时地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乃至教育者都认为,孩子就像软蜡一样可以任意拿捏,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塑造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成长。这样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其致命的错误在于孩子并不是软蜡,他们有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这些需求必须依靠他们自己来塑造,任何强制介入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永久的创伤。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把成人的这种干扰行为称为犯罪也不为过。(www.xing528.com)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被父母刻意捏出来的“小大人”。父母的这种做法应该被禁止,孩子必须依照自己的天性去发展,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父母这样做还会不断破坏孩子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自信心

虽然孩子会趁父母不注意之际,对被父母破坏的自信心进行重建,可是父母又会再一次地将之破坏。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加剧,一直僵持到孩子完全投降为止。

从此之后,孩子会变得畏畏缩缩,变得完全服从于父母,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灵魂。他们甘心做父母的木偶,变得麻木,懒得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想动手去做本来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他们而言,一切都变得无聊透顶,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有趣的事了。

这样的悲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着。孩子希望被拯救,做父母的却依旧执迷不悟。

孩子的天性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成人熄灭。即使孩子的天性不小心熄灭了,如果成人能顺应他们的天性,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熄灭后正冒烟的“蜡烛”也能复燃。而成人如果执迷不悟,将“蜡烛”狠狠熄灭,那么孩子的天性就永无燃烧的可能,孩子的潜力就要永远被埋葬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们自己。父母要像呵护风中的蜡烛一样呵护孩子的天性,而不能成为孩子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