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摄像教程:景别处理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摄像教程:景别处理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拍摄活动中,作为摄像师,对于景别的处理必须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同样,由于景别关系也会造成人物在画幅中的比例和画面容量的不同变化。景别组接变化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电视摄像教程:景别处理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镜头构成的,而是由不同的镜头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组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连接而成的。所以在进行画面处理的时候,对于包括景别在内的各种视觉元素,不能单独在一个镜头内进行研究,还要把它们放在整体视觉语言环境中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画面景别不但关系到整体画面的构成,还会在艺术创作上影响作品的造型、构图、节奏、运动风格以及画面的视觉流畅性。所以在拍摄活动中,作为摄像师,对于景别的处理必须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景别包含被摄对象所能够表达的信息容量

通常情况下,被摄对象的体积、范围,就其画面景别表达而言,应成正比例关系。景物体积越大,表达上越全面,越应采用远景或者全景的方式;景物体积越小,表达上越具体,越应采用近景或者特写的方式。同样,由于景别关系也会造成人物在画幅中的比例和画面容量的不同变化。正常情况是:远景和全景中人物比例变小但是画面容量增大,近景和特写中人物比例变大但是画面容量减小。所以,摄像师要考虑主体(人物)、体积、范围、容量这四组变量关系对画面构成的影响,通常是采用正向处理的方法,但也不排除因片子整体风格、内容以及创作上的需要采用反向处理方法。如果一旦采用这种反向处理方法,就会对作品整体的叙事风格、情节、画面情绪、观众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画面视觉效果也会有更大的变化。

2.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

景别作为单个画面来讲,仅仅表达一种视觉形式,而它们一旦排列起来,又和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戏剧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语言及镜头规律分析,叙事内容越重要,越应该在画面的景别上采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别;反之,则采用远景、全景系列景别。当然,这是在导演与摄影创作中,针对人物作为被摄主体而言的常规处理方法,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人物动作而设计使用的景别。导演在宏观设计影片及结构视觉时就要考虑叙事重点和戏剧内容上的需要,在视觉表达形成——景别上体现出来。

现代电视语言中,作为环境造型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就形成了叙事镜头观念的转变,戏剧内容、叙事重点、环境造型都成为视觉语言诉求的主要重点,这使全景系列景别在视觉上有较大的兼容性

摄影师同样要从导演的总体要求出发,在完成不同景别画面时,根据叙事重点与戏剧内容的具体要求,在画面构图上使视觉造型得以突出。

3.景别的组接变化

电视画面是通过分切镜头组接叙事的,在镜头组接的时候,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方法对视觉形象的表现和叙事结果的表达都有重要的意义。

景别组接变化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1)逐步式组接。这种景别变化方式是递进形式的,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①远离式:由近及远——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②接近式:由远及近——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这种排列组合变化方式是一种比较有规律的处理方式,是常用处理方式。它是以人眼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作为依据的。我们又可以把前者称作“前进式句子”,而后者称作“后退式句子”。但它并不说明在进行任何镜头的组接时都要构成这种关系,而只表明一种基本镜头景别的变化方式或风格。

(2)跳跃式组接。这种景别的变化方式是跳跃式的,它可以是由远景直接接中景再接特写、远景直接接近景或者特写的跳跃,也可以是由特写接中景再接远景、特写或者近景直接接远景的跳跃,也可以是别的并非相邻的景别组接形成的。这种跳跃式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较多。也正是由于景别跳跃式的方式符合空间关系和心理关系,因而更具有视觉变化特征。同时,景别的这种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创作上有统一的划分。(www.xing528.com)

景别的跳跃式方法组接镜头的时候,不同幅度的景别跳跃变化将会对片子节奏、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这种跳跃幅度变化的大小,也决定了片子的整体风格、导演风格、对环境和空间的表现以及叙事风格。同时这样的景别表现可以产生镜头组接的视觉效果和视觉悬念,不会像逐步式组接一样让观众能够预先感知下面的镜头将是什么样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组接同一被摄对象的画面时,通常在景别上要至少保证一个变化幅度(如近景到中景、中景到远景),或者拍摄角度变化15°以上,才能避免这种视觉上的跳动。如果在素材当中没有合适的镜头进行组接的话,可以在后期中使用一些淡入淡出效果,或者在这样的镜头中间增加白场等方法来组接。

如导演在影片《垂帘听政》中为了强调宫廷的宏伟规模拍了许多壮观的全景和远景,而且常常略去中景直接跳接特写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4.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控制

电视画面中某个景别的镜头在片中出现的时间长短,就单纯创作而言,它的长度是任意的。它完全依赖于导演的叙事、语言、视觉排列和创作风格的要求。但是观众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对于不同时间长度的镜头和对于不同画面容量的镜头(即不同景别的镜头),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视觉兴趣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镜头组接的时候,必须考虑什么样景别的镜头在画面中出现多长的时间才是最合适的,最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心理的。

(1)首先,分析一下观众对不同时间长度的画面在视觉上的感受。

①0.4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9.6格,电视为10帧,视觉上会产生印象。当你在两个较为相关的镜头中接0.4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作用于观众视觉,产生视觉效果。但由于时间关系,它对主体形象、构图方法等都不会产生实质印象。

②0.7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6.8格,电视为17.5帧,视觉上会产生形象。当你在两个镜头中接入0.7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产生较为清晰的视觉效果,加之受被摄主体的造型关系、构图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会在视觉上产生形象感。

③0.5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2格,电视为12.5帧,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应用最多、时间最短的镜头画面。正是由于0.5秒界于0.4秒与0.7秒两者之间,界于“有印象”与“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之间,所以,才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视觉意义。

④在3~5秒钟的镜头画面之后,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从人的视觉生理分析,除了画面内容与画面形式以外的吸引,无论什么景别的画面效果,3~5秒钟以后,人们的视觉注意力都会逐步下降。如果这一类镜头想继续延长使用,导演和摄影就要加强构图的视觉性、表演的丰富性、声音的辅助性、动作的可看性,摄影机运动的变化,以延续和保持这种视觉兴趣。

(2)其次,分析画面景别和镜头长度应该如何把握。

①从景别的划分角度来讲,对于远景和全景这一系列的景别(大景别画面),由于画面的广泛性、景物影调的丰富性、画面内容的包容性,使人眼视觉看清物体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这一类镜头的时间相应地应该长一点。而对于近景和特写这一系列的景别(小景别画面),由于画面的局限性、构图的明确性、景物影像及形象鲜明,使人眼视觉看清物体的时间较短,因此这一类镜头的时间相应地应该短一点。

②从作品内容表现上来讲,戏剧内容愈多,画面信息负荷愈重,所需镜头时间长度也会愈长。在思想、感情、情绪、意境、视觉的宣泄程度上,镜头时间愈长,这种程度会愈强。镜头长时间的表现,会产生一种强调或加重的效果。

③从视觉效果上来讲, 大景别画面对视觉的吸引力不太大,但是镜头时间长度愈长,这种吸引力愈会被强调。而小景别画面对视觉的吸引力本身就较大,镜头时间长度愈长,这种吸引力愈会被加强。在被摄主体较为规范,构图、角度、影调都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在相同镜头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大景别画面较难看清而小景别画面比较容易看清。

④从心理上讲,景别对观看者的心理作用,完全来自视觉上的距离感受。视觉效果上的这种心理反应,对控制观众、完成叙事、表情达意尤为重要。大景别画面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小,但随着镜头时间加长,这种压力就会被强化。小景别画面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大,镜头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为明显。

⑤从连接上讲,大景别画面节奏慢。如镜头时间长度短,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也不会太快;如镜头时间长度长,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更慢。而小景别画面节奏快,如镜头时间长度短,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更快;如镜头时间长度长,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相对慢下来。一般情况下,小景别画面在连接中所产生的节奏感远比大景别强烈,这些因素在景别设计、选择上不能不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