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侦探柯南》:动漫科普的价值与实践

《名侦探柯南》:动漫科普的价值与实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本,动漫产业有着成熟的运作模式,《名侦探柯南》便是其推理动漫的代表。本文选取《名侦探柯南》作为无意识科学普及的个案,通过内容分析法量化科学传播内容,并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大众对这种艺术化方式传播科学信息的认知和态度,以此探究大众是否认可这种无意识的科学渗透。鉴于《名侦探柯南》TV版在中国内地的播放情况,故主要集中在前300集的研究。

《名侦探柯南》:动漫科普的价值与实践

王亚萍

科学出版社科普分社,北京,100717)

从传播目的来看,科学普及可以分为有意识的科学普及和无意识的科学普及;从传播效果来看,则可以分为有意识有效传播、有意识无效传播、无意识有效传播、无意识无效传播。人们以往对科学普及的关注往往放在“有意为之”的传播上,而针对无意识的有效科学传播,案例研究尚且不多见。这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是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探究。(www.xing528.com)

日本动漫产业有着成熟的运作模式,《名侦探柯南》便是其推理动漫的代表。《名侦探柯南》自1994年开始在《少年SUNDAY》杂志上漫画连载,1996年开始动画制作。之后引入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收视成功,广受欢迎。《名侦探柯南》并不是专属于少儿的动漫作品,适宜人群非常多元,内涵丰富,包括幽默的情节、悬疑的案件、缜密的推理、道德的审视、文化的碰撞、人性的反思等,其中涉及科学的内容有很多,除了各类科学知识之外,还包括科学方法、科学伦理、科学幻想等。但其作者青山刚昌的创作目的并不旨在传播科学内容,实则是为了娱乐大众。那么,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在获得高关注度的同时是否在无意识中对科学内容的传播有促进作用呢?

本文选取《名侦探柯南》作为无意识科学普及的个案,通过内容分析法量化科学传播内容,并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大众对这种艺术化方式传播科学信息的认知和态度,以此探究大众是否认可这种无意识的科学渗透。鉴于《名侦探柯南》TV版在中国内地的播放情况,故主要集中在前300集(1996—2002)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