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黛玉葬花听戏,成为作文高手的经典故事

黛玉葬花听戏,成为作文高手的经典故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黛玉知道那是梨香苑的女孩儿们在演奏戏文。想到这里,黛玉忍不住蹲下身来,坐在石子山上,认真品味起戏文来。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高手心法林黛玉丰富的神态变化,一会儿因为看书引起,一会儿因为听戏引起,看书是视觉刺激,听戏是听觉刺激,刺激不同,神态变化往往也不同。

黛玉葬花听戏,成为作文高手的经典故事

暮春三月,一树树桃花恣意地开放着,微风拂过,桃花朵朵飘落,仿佛天空下起了一阵粉红的花瓣雨。

大观园沁芳桥边桃花树底下的一块石头上,还坐着一个少年。这少年眉目如画,手捧一本书,正专心地读着。一阵风吹过,少年的身上落满了粉红的桃花。少年看着身上、地上的桃花,一时竟出神了。

“你在这里做什么?”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抬眼一看,可不就是林黛玉吗!只见她手里拿着一把扫花的扫帚,瘦弱的肩膀上扛着一根翠绿的花锄,一个洁白的花囊正在花锄上随风轻舞着。看见黛玉,宝玉忙不迭地走了下来,将一本《会真记》递了过去。

将花具放好,林黛玉伸出手,将书接了过来,就坐在刚才宝玉看书的桃花树下的石头上读了起来。

林黛玉紧紧地盯着手上的书,眼睛一眨不眨,聚精会神地看着。随着书中的情节,她时而舒展眉毛,露出会心的笑容;时而眉毛紧皱,呈现出紧张的神情;时而眼眶发红,眼角含泪,露出伤心的表情。

她越看越入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已经全部看完了。书看完很久,林黛玉依然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她呆呆地盯着书本,边回忆着刚才看过的故事情节,一边还默默地背诵着书中的语句。

说来也是巧,读完《会真记》,正准备回家,刚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处,忽然听到墙内传来悠扬的笛音,伴着悦耳的歌声。黛玉知道那是梨香苑的女孩儿们在演奏戏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哀婉又缠绵的歌词,让黛玉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优美的唱词落在黛玉的耳朵里,让黛玉的嘴角不经意地扬起了弧度,她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望了一眼,又轻轻低下了头,想了一想,又忍不住点头赞叹:“原来戏文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会其中的趣味。”

就是那一出神的工夫,戏已经唱了好多。直到发现歌曲接不起来的时候,黛玉又忍不住后悔起来。她微微地皱了皱眉毛,又凝神认真地听了起来。

“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深闺自怜。”戏文一段一段地唱了过去,黛玉也越发地如痴如醉。想着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深闺之中,虽然锦衣玉食,却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黛玉眼里顿时失了神采,自己可不就是“在深闺自怜”吗?人生如戏,可不就是如此?想到这里,黛玉忍不住蹲下身来,坐在石子山上,认真品味起戏文来。

“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春花的凋落,已经让人够伤感的了,再遇上无情的流水,它会把落花带到什么地方?花落的时候,春天也结束了,那些美丽的花儿就一去不复返了。人不就是如此吗?时间会带走我们的青春,带走我们美丽的容颜,时间会推着我们不停地与亲人、朋友告别,可不就是落花与流水……想到这里,黛玉不由得鼻子一酸,眼眶微微红了起来,她抿了抿嘴唇,拿出手帕,轻轻地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经典溯源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藏在故事里的写作秘籍

故事解读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的才女,她酷爱读书,只要是喜欢看的书,就会如痴如醉。你看她看书,盯着书,“随着书中的情节,她时而舒展眉毛,露出会心的笑容;时而眉毛紧皱,呈现出紧张的神情;时而眼眶发红,眼角含泪,露出伤心的表情”。

除了看书,听戏也让黛玉的神态,在情绪的小轮上滚动几个轮回。听戏时,先是“感慨缠绵,侧耳细听”,接着“点头赞叹”,然后是“心动神摇”“如痴如醉”,到最后更是忍不住“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从视觉的“眼睛一眨不眨,聚精会神地看着”,到听觉的“侧耳细听”,引发了黛玉一系列的神态变化,也让我们更加了解黛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神态描写的魅力。

高手心法

林黛玉丰富的神态变化,一会儿因为看书引起,一会儿因为听戏引起,看书是视觉刺激,听戏是听觉刺激,刺激不同,神态变化往往也不同。(www.xing528.com)

一、由视觉刺激引起的神态变化

眼睛观察到的事物出乎自己的意料,面部会随着心绪发生变化。

例如:描写“林黛玉看书”,“林黛玉紧紧地盯着手上的书,眼睛一眨不眨,聚精会神地看着。随着书中的情节,她时而舒展眉毛,露出会心的笑容;时而眉毛紧皱,呈现出紧张的神情;时而眼眶发红,眼角含泪,露出伤心的表情”。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林黛玉的表情也不断变化着。

基本模式:看到的事物变化+内心感受+面部表情变化。

比如:看到老师抱着试卷出现在教室门口,小铭的心里顿时害怕起来。只见他深深地低了头下去,牙齿咬着下嘴唇,眼睛一直盯着桌子,都不敢抬起头来看老师。

这里,“看到老师抱着试卷出现在教室门口”,是看到的事物变化,“害怕”是内心感受,“牙齿咬着下嘴唇,眼睛一直盯着桌子,都不敢抬起头来看老师”则是面部表情的变化。

二、由听觉刺激引起的神态变化

音乐的高低抑扬,话语的含蓄与直白,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声音,也会引起人的心理震荡,从而导致神态上的变化。

例如:描写“林黛玉听戏”,“优美的唱词落在黛玉的耳朵里,让黛玉的嘴角不经意地扬起了弧度,她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望了一眼,又轻轻低下了头,想了一想,忍不住点头赞叹……”随着梨香苑的女孩儿们唱戏的声音,林黛玉的神态在发生着变化。

基本模式:听到的声音(变化)+内心感受+面部表情变化。

比如:小铭凑过来对着小花的耳朵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句。小花听完郁闷地皱起了眉头,心想,嘀咕的什么呀,我一句也没有听懂。

这一句话中嘀嘀咕咕是听到的声音,“郁闷”是内心感受,“皱起眉头”是面部表情的变化。

三、人物神态变化怎么写

听觉和视觉会引起人物神态的变化,那变化的神态具体应该怎么写呢?

首先,明确人物神态的部位。人物神态的部位有眉、眼、鼻、嘴、脸。

其次,运用动词写清每个部位神态变化的过程。

例如《意外》:“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教室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在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思维拓展

神态是情感的晴雨表,一个人脸上的神态,往往反映了他的心情

冰心的《小橘灯》这样写道:“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是因为小姑娘看到“我”引发的神态变化。

“‘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听到的一番话,也引发了“我”神态的变化。

认真观察人物的脸上神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发现世界的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