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死亡情绪与观念的生成—法医文化人类学研究

死亡情绪与观念的生成—法医文化人类学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与死亡相关的情绪有三类,一类是悲痛,另一类是恐惧与焦虑,第三类是希望或生机。死亡带来的悲痛是最为常见的情绪。亲人的死亡将亲情撕裂,使生活的心理情感失去了原本的完整性。死亡带来的恐惧与焦虑是相伴而生但又有所不同的两种情绪。在民族文化的死亡观念中,有一支观念丛与死亡征兆相关。

死亡情绪与观念的生成—法医文化人类学研究

不同文化对待死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与死亡相关的情绪。常见的与死亡相关的情绪有三类,一类是悲痛,另一类是恐惧与焦虑,第三类是希望或生机。

死亡带来的悲痛是最为常见的情绪。我们常常见到死亡给亲人带来的痛苦,至深至痛、撕心裂肺,它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亲人生活的四周,无声无息、无时无刻。造成这种悲痛主要的问题与原因是它撕裂了正常的生活。亲人的死亡将亲情撕裂,使生活的心理情感失去了原本的完整性。其次泯灭了生死的界限。原本鲜活亲密的亲人,突然之间因为死亡而阴阳两隔,没有比这种方式的诀别更能使人感到生死的无常及对死亡的产生恐惧的了。正常自然的死亡会给亲人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去接受去适应,而意外却像幽灵一样不期而至,直接把死亡这样赤裸裸、血淋淋的事实展现在亲人面前,动摇了人对生死的基本认识,担心死亡会再次不期而至,降临到亲朋好友身上。同时也动摇了对生活的感觉信念。死亡的必然到来,使人们将自己的生活置于不稳定的风雨飘摇之中,由于无法掌握自己的死期,失望和沮丧常常伴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

死亡带来的恐惧与焦虑是相伴而生但又有所不同的两种情绪。恐惧是较为明确的、可知觉到的,其恐惧的对象是现实的、具体的;而死亡焦虑则是模糊的、不易觉察到的,其对象是不确定、不具体的。杜尔拉克发现,生活有目的及有意义的人有较低的死亡恐惧,对死亡也有较正向的态度,即接受死亡的自然性。本斯利指出,人们对无意义存在的恐惧更甚于对死亡的恐惧;翁里克和吉瑟亦指出,人是否恐惧死亡与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同有关。[27](www.xing528.com)

辩证地看,死亡除代表消逝以外,也与生机和希望相伴。“天地也,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外篇·达生》)。若是没有死而只有生,那人也好其它生物也好,又怎能在这个世界上挤得下?人类生与死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是有限,这可谓是我们在世的最好礼物之一,它鼓励我们面对生活,实现对我们而言重要的目标。[28]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对死亡的本质内涵、意义了解得深入,才可能对生命的真谛理解得透彻,才会真正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民族文化的死亡观念中,有一支观念丛与死亡征兆相关。这一思路粗看起来与人类学早期研究中对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巫术宗教的合理化模拟与建构相似,是不同文化社群中的人类对为什么产生死亡,尤其是非正常死亡的“合理化”追溯,相关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包括弗雷泽和布留尔等等;流变到现在,已经变成民族文化或民俗文化事项的一部分,很难再追溯其起源。这些与死亡相关的征兆,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丛及解释体系。如藏族相信梦见头上长出大树,自己骑在老鼠背上飞跑,从悬崖上跌落,被大火烧烤、穿红衣、戴红花等等都是凶象,梦见受外在创伤严重昏迷者突然苏醒、并且自我感觉良好也是不祥之兆。相反,一个看似生命垂危者,当他梦见佛像、藏王、穿白衣的人,爬上高山,听到悦耳铃声等则会让他的亲友们高兴,因为这些都是喜兆,预示他将被治愈。藏族的死亡征兆还表现在占卜上,过去的西藏流行很多占卜方法,人们相信,人将死时,有能力的占卜师可以通过各种现象预测出来。[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