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年级阅读教学实例:酸甜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阅读教学实例:酸甜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 谈话揭题1.一天,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指名学生读课题。这个识字方法既提示了字形又联系了字义,具有趣味性)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低年级阅读教学实例:酸甜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课文概况:

本课是一篇由寓言改编的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是一篇精读课文。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演一演、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重点词句的表达作用。

4.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图片(4张);小动物头饰(4个)。

      (3)彩色粉笔(紫、绿、黄色)。

2.学生准备:(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2)预习生字读音及课文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谈话揭题

(屏幕出现:挂满葡萄的葡萄架)

1.一天,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举起手,我们一起写出故事的名字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课题,“酸”字注音)

2.谁来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3.出示卡片“酸”:(随机识“酸”)

师:想一想,什么东西吃起来会有酸酸的感觉

师:是啊,一提酸的东西我们不由自主地要流口水了(师指卡片)瞧,这中间的“ˊˋ”多像流口水的样子啊!

(设计意图:出示课题后随机识字,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识记“酸”字的部件特征来让学生识记。这个识字方法既提示了字形又联系了字义,具有趣味性)

师:(指大屏幕)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呢?(顺势贴“酸”“甜”)快读读课文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书,学生读完后教师指屏幕)

生词在葡萄架下等着大家呢!

二、识词识字

(一)识词:读准字音

1.拼音不见了,请位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指名学生领读,教师特别注意听“葡萄、狐狸”两词的读音)

2.读得真好,你特别注意了“萄、狸”的轻声读法。

3.齐读一遍生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解决双音节词中第二个字的读音问题,尤其是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葡萄、狐狸”两个双音节词,第二个字读轻声,学生容易读错。通过小老师领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词语中轻声的读法,为准确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趣味识字

1.离开词语,你还会读吗?(屏幕只出现8个生字,指名让学生读生字)

2.谁的字音发生变化了?(屏幕出现“萄”“狸”的拼音)

师:瞧,它们单独的时候,要读二声。可是跟它们的好朋友在一起,就变成了轻声。它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3.其他的四个字:(串、迫、待、硬)老师想给大家做个猜字游戏,好吗?

师:一个小山楂,一个大山楂,一根棍上插。哪个字?(生说“串”)多像啊!我们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师:我们继续猜一猜,好吗?请同学们听好:

这个字可以和另外一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猜一猜是哪个字?(生说“迫”)

组成的四字词语是什么?(生说“迫不及待”)

你怎么知道的这个词?

让我们读读句子吧!(屏幕出示句子)

你能换个词吗?(着急、连忙、等不及等等)

只剩一个字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硬)

师:看偏旁知字义,是个好办法。(www.xing528.com)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生字

(设计意图:这里充分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低年级课堂识字是重点内容,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老师使用了猜字谜、偏旁识记、句中识词、词中识字、组词等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记,让识字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会提高)

三、出示小动物图片

师:瞧,朱老师把课文中的小动物们请来了,都有谁啊?(贴图: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狐狸)顺序贴得对吗?请你看看图,帮我调整一下。(屏幕出示8幅图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一个贴图游戏,其实通过贴图,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小动物的出场顺序,为下一步的板书和课本剧表演做好铺垫。这个设计抓住了儿童心理特点,在玩中引导学生轻松进行了课文内容梳理)

四、读演结合学习课文

(一)阅读第一段

1.狐狸最先来到葡萄架下,他看到葡萄想吃吗?你怎么知道他想啊?(指导看图)

2.有一个句子,说他很着急,能读读吗?

师:你怎么看出他着急的?(理解“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语)

3.你该怎么读好这句话?(读好第二句)

师指导:有点着急了,能像小狐狸那样急吗?

4.小狐狸忙活了半天,没摘到葡萄,他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三句)

师进一步引导:还可以怎么读?

5.咱们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演一演,边读边加上动作。(请学生到前面演一演)

师:你说葡萄是酸的,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老师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语,让学生体会狐狸够不到葡萄时焦急的心情。通过观看插图、演一演的方法增加趣味性,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二)阅读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也说葡萄是酸的呢?咱们接着往下读课文。

2.我来读前面的部分,你们读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话,咱们合作着读。(屏幕出示二、三自然段)

3.你明白了吗?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随机板书)

4.是不是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和小松鼠、小兔子一样的做法呢?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三)阅读四到七自然段

1.我和同学们分开角色读这一部分,想一想需要几个角色呢?

2.师生分角色朗读。

3.你们喜欢这只小猴子吗?为什么喜欢?(理解小猴子爱动脑筋)

 屏幕出示两个句子:

 小猴子听了,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4.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你能用“大口大口”说一句话吗?

6.让我们一起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吧。(指导朗读)

7.出示句子,师读: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8.小猴子为什么“迫不及待”?他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

9.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他吃得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指导学生读好)

(四)读最后一段

尝到这么甜的葡萄之后,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狐狸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然后巧妙设问,引向重点句子的学习。学习重点语句时,采用句子对比,感受小猴子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特点。当同学们对小猴子的做法心生敬意之后,狐狸的狡猾孩子们也就不言自明了)

五、想一想,说一说

1.师:学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的心里话想跟小动物们说。你会说什么呢?

2.师:葡萄可以尝,可是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是不能尝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遇到类似事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六、演一演

1.怎么才能演好呢?出出主意?

2.熟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语言和动作,自己练一练。

3.学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演一演,一方面回顾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角色饰演中积累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