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线充电模型实验验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原理及限制

无线充电模型实验验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原理及限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模型实验“充电中”LED灯被点亮示意图3.实验评估模型试验验证了真实产品状态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模型实验时,在小车模型上安装LED灯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有电流通过,这表明在新能源汽车真实产品状态下确实可以做到使电流到达蓄电池中从而实现充电。模型实验无法验证充电速度、能量转换效率等指标,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这些都是普遍而迫切的要求。

无线充电模型实验验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原理及限制

1.实验准备

首先,准备一张长、宽均不小于单人课桌的桌子,充当电动汽车的行驶路面;再将配电桩模型、送电器模型、受电器模型顺次放在桌面上。另外,在桌子上放一个带开关的市电拖线板。

然后,将充电桩模型的直流输入端(USB口)插入送电器模型的电源输入接口,再将其交流输入端(平行双脚)插入市电拖线板上的插座(注意:确保插座的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送电器模型摆放示意图如图9所示。

图9 送电器模型摆放示意图

最后,把粘贴了受电器模型的电动汽车平放于送电器模型上方,使受电器模型中心与送电器模型中心对齐。模型实验准备完毕。如图10所示。

图10 模型实验准备示意图

2.实验实施

首先,检查充电桩模型与市电拖线板、充电桩模型与送电器模型之间的电源连接状况,确认已经可靠连接。

然后,按下市电拖线板上的开关,我们会发现小车模型的仪表盘位置的“充电中”LED灯被点亮(如图11所示),这表明有电流流过LED灯。显然,受电器模型产生了感应电流

图11 模型实验“充电中”LED灯被点亮示意图(www.xing528.com)

3.实验评估

模型试验验证了真实产品状态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在新能源汽车真实产品状态下,充电停车位上会安装送电器,汽车底盘下表面会安装受电器,当新能源汽车进入停车位后,送电器内的金属线圈与受电器内的金属线圈之间相互感应而实现充电。

模型实验时,在小车模型上安装LED灯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有电流通过,这表明在新能源汽车真实产品状态下确实可以做到使电流到达蓄电池中从而实现充电。

模型实验中给送电器模型加电是靠手动实现的,而对于真实产品,则需在充电桩中配置智能设备并嵌入操作软件流程才能实现自动充电。

模型实验无法验证充电速度、能量转换效率等指标,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这些都是普遍而迫切的要求。

4.实验结果

实验共进行了三轮,逐轮完善,后一轮实验都是针对前一轮实验中出现问题与遇到失败后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并采取措施后进行的,各轮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