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疑笔迹检验技巧-可疑笔迹检验

可疑笔迹检验技巧-可疑笔迹检验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书写人随意伪装书写时,主观上所追求的笔迹变化方向和变化效果不同,所采取的具体伪装手法就会不同,使得随意伪装笔迹的类型较多,笔迹特征的变化规律不统一。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可疑笔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认真分析可疑笔迹的成因,注重样本笔迹的收集,排除各种伪装形成的假象,选准笔迹特征,做好差异特征的评断,才能作出准确的鉴定意见。随意伪装笔迹检验中,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可判定为非本质性差异。

可疑笔迹检验技巧-可疑笔迹检验

不同书写人随意伪装书写时,主观上所追求的笔迹变化方向和变化效果不同,所采取的具体伪装手法就会不同,使得随意伪装笔迹的类型较多,笔迹特征的变化规律不统一。而且多数随意伪装笔迹的变化非常严重,书写人书写习惯暴露较少,检验难度较大。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可疑笔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认真分析可疑笔迹的成因,注重样本笔迹的收集,排除各种伪装形成的假象,选准笔迹特征,做好差异特征的评断,才能作出准确的鉴定意见。

(一)分析可疑笔迹的成因

检验随意伪装笔迹的第一步是分析可疑笔迹的形成方式,判断其具体属于哪种类型的伪装,找出引起笔迹变化的原因。有些伪装手法很明显,如改变书写速度、改变字体字形、改变单字结构、改变笔画形态等,比较容易判断。但对于高书写水平的人伪装书写成低书写水平的人的笔迹,就需要仔细分析。实际上,随意伪装笔迹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书写水平被降低。分析可疑笔迹的成因时,要注意将其与正常低书写水平笔迹相区分。正常低书写水平笔迹中,运笔呆板僵直,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单字,搭配比例往往失称,出现较多的错字、别字,用词不当、语法错误、语句不通、滥用标点,语文水平通常较低,且这些现象在整篇笔迹里前后反映基本一致,呈一定规律性反映。但故意降低书写水平的笔迹却缺乏这种一致性和规律性。

(二)注重样本笔迹的收集

随意伪装笔迹必然会在书写速度、书写水平、单字结构、搭配比例关系、笔画形态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发生诸多变化。实施比较检验前,应根据可疑笔迹的形成方式、伪装手法、伪装程度、表现特点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样本笔迹,尽量保持样本笔迹的书写速度、字形字体与可疑笔迹的书写速度、字形字体相同或相近。除收集嫌疑人同期样本笔迹外,还应收集足够的案前或早期样本笔迹,便于从历时样本笔迹中研究嫌疑人书写习惯的演变规律,发现其固有书写习惯的重复再现,为客观、全面地评断符合特征和差异特征的性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选准比对检验的特征(www.xing528.com)

在准确判定随意伪装笔迹形成方式和具体手段的基础上,要善于根据其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来选择比对检验的特征,分析哪些特征是该种伪装手段引起的,哪些特征是书写人书写习惯的反映。选取特征的正确方法是:充分利用大变小不变、外变内不变的规律,从结构较正常、运笔较自然、书写速度较快的单字、偏部首旁或笔画中选取特征;排除特定伪装手段所造成的有规律的假象,在重复出现的单字、偏旁部首或笔画中选取前后表现一致的特征;慎用错字、别字特征,警惕是否有故意写错字、别字的可能;繁体、异体和习俗字写法等一般不受伪装手段的影响,但须注意其使用频率,考虑是非否存在“以少充老”的伪装行为;对于那些仅出现一次且严重违反书写规则、性质暂时不明的特征,可先选取,待与嫌疑人样本笔迹比较时加以验证和定性;文字布局、标点符号、书面语言特征一般不受伪装手段的影响而表现比较正常,能真实反映书写人的书写习惯,可直接选择。

(四)做好差异特征的评断

受书写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同一人书写的多份笔迹会表现出多样性而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受书写习惯的制约,不同人书写笔迹,即使是在摹仿得惟妙惟肖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可疑笔迹与样本笔迹在比较检验时,存在一定差异是个普遍现象。关键是要弄清这些差异是不同人书写习惯表现出的本质性差异还是受书写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非本质性差异。

随意伪装笔迹检验中,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可判定为非本质性差异。首先,差异为故意伪装所产生。这需要针对可疑笔迹的具体伪装手段来分析特征的表现,如故意改变书写速度的笔迹,其连笔的多少、连笔的形态、部分偏旁和笔画的搭配比例关系、单字结构的繁简等会产生变化;又如故意改变书写水平的笔迹,其起收笔的位置、运笔的流利程度、笔画的形态、部分偏旁和笔画的搭配比例关系、部分单字的写法等会产生变化;再如故意改变单字结构的笔迹,部分笔画的长短、偏旁部首的搭配位置等会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后的笔迹表现必然与正常书写笔迹的表现存在差异。其次,差异为书写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在有些可疑笔迹的书写过程中,还可能掺杂着书写客观条件的变化。这就需要结合当时的书写环境、书写姿势、书写人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再次,差异为样本笔迹材料的局限所致。如果样本笔迹材料太少,或没有同期样本,或缺乏历时样本,或样本笔迹的书写速度大不相同,整体可比性、充分性较低,就可能导致非本质性差异的产生。实践证明,准确评断差异特征的成因和性质是得出正确鉴定意见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