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保险经济学:主观风险研究仍有巨大空间

行为保险经济学:主观风险研究仍有巨大空间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第五章基于“可得性启发式”这一人们判断主观风险大小的机理,得到了社会人群总体的风险判断结果分布规律。因此,本书虽然以可得性启发式为基础研究了人们的主观风险,但其实只是开了个头,未来至少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深化:第一,不同险种承保不同风险,人们对不同风险的主观风险的判断规律会有很大差异。显然,死亡风险和疾病风险的主观风险判断规律会呈现较大的差异。

行为保险经济学:主观风险研究仍有巨大空间

本书第五章基于“可得性启发式”这一人们判断主观风险大小的机理,得到了社会人群总体的风险判断结果分布规律。但是,从第五章的具体研究来看,分析过程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从直接经历对主观概率的影响分析来看,第五章存在“假设过多”的缺陷,而这些假设往往与现实不完全一致:第一,假设所有个体的风险事件记忆存量均为过去6年形成。但实际上,风险事件记忆存量的形成时间,会受年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第二,假设不考虑近因效应,6年内所有风险事件记忆对未来风险判断的影响相同。但实际上是存在近因效应的,越是新近发生的风险事件,越是能够提升决策者的主观概率;第三,不考虑风险特性,假定不存在直接经历会消失的情况。但事实上,直接经历可能会消失,例如,死亡风险一旦发生,受害人就不会再有记忆,直接经历就灰飞烟灭了。

从间接经验对主观概率的影响分析来看,第五章缺乏对信息渠道不同导致的影响效果差异的分析。例如,不同的风险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传递、统计数据传递、图片传递、视频传递等,对决策者主观风险判断的影响力会有很大区别。

因此,本书虽然以可得性启发式为基础研究了人们的主观风险,但其实只是开了个头,未来至少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深化:(www.xing528.com)

第一,不同险种承保不同风险,人们对不同风险的主观风险的判断规律会有很大差异。以死亡风险和疾病风险为例,从可得性启发式出发,个体遭遇死亡风险后,个体就死了,不会形成事件记忆,也不会以此为基础估计自己的未来死亡风险,换句话说,死亡风险只能依赖间接经验进行估计;而疾病风险发生后,例如个体患肺结核,治疗后好了,个体会形成患病记忆,以后就会据此估计自己的再次患肺结核病的风险,换句话说,肺结核风险同时依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估计。显然,死亡风险和疾病风险的主观风险判断规律会呈现较大的差异。

第二,基于可得性启发式进行风险判断,判断基础是记忆中的风险事件,记忆中的风险事件来源于过去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相对简单,但间接经验来源非常广且信息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间接经验来源包括事故现场的观察和各种传播渠道(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上的事故信息,信息呈现方式包括文字、统计数据、图片、视频等,信息中还带有强烈的写作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体对风险事件的记忆,如何用一个有效的简化模型描述和计算间接经验带来的主观风险,以便得到更加符合现实的社会群体的主观风险分布规律,还需要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