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目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目标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而言,笔者认为若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制度,保护的目标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承认价值,增进尊重;二是防止滥用,赋予权利。之所以选择这两点作为保护目标,主要在于它们切合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可以说,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构建私法保护制度的首要目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目标

诚如上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憾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加以改正,以便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改正的措施既有对原有私法法律的修修补补,也有对现有法律的扩大解释,或者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等,但相比较这些措施,更为根本的是构建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制度体系,以切实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制度体系,首要的是明确其保护目标。

就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而言,笔者认为若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制度,保护的目标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承认价值,增进尊重;二是防止滥用,赋予权利。之所以选择这两点作为保护目标,主要在于它们切合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本书所谓的承认价值,是指承认我国域内的某些民族、社区或群体对它们相对应的文化遗产的固有权利和价值,这包括社会方面、文化方面、精神方面、经济方面、科学方面、智力方面、商业方面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权属和价值,并承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惠及相应的民族、社区和群体,也包括我国的所有国民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民众。可以说,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构建私法保护制度的首要目标。所谓增进尊重,是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并维持拥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人、社区或群体的尊严,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学完整、智力和精神的敬仰。可以说,增进尊重是对承认价值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承认价值的进一步加强。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滥用是指,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为当地民众、社区或其他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手段,包括有效的强制措施,以防止对其文化表达及其衍生事物进行超出习惯和传统方式的滥用,“并促进对惠益的平等分享。赋予权利是指政府需要授权当地民众、社区或其他群体对其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使适当的权利,这种权利应当以平衡、公平和有效的方式行使”。[104](www.xing528.com)

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两项目标外,2004年WIPO-IGC第七次会议在通过的《保护传统文化表达/民间文学艺术的政策目标与核心原则(草案)》中还确立了另外十一项政策目标,包括:“满足社区的实际需求;支持习惯做法和社区合作;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鼓励社区创新与创造;促进思想与艺术自由、研究与文化的公平交流;有助于文化多样性;促进社区发展和合法贸易活动;排除未经许可的知识产权;增强确定性、透明度及其相互信任”。[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