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盘庚的起源和意义

古代盘庚的起源和意义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庚寅卜,王宾盘庚日,亡拇(吝)。[5]盘庚:《史记·殷本纪》以为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小乙之兄。《尚书》有《盘庚》三篇,述迁都之事。《汉书·翼奉传》称赞说:“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圣人美之。”反面贞卜时,省略为“弜延”,是“不宜顺便祭祀盘庚、小辛”的意思。[8]父甲、父庚、父辛:这里是武丁称阳甲、盘庚、小辛三位伯父。卜辞有“三祖庚”,商先王以“庚”为号,依次有大庚、南庚、盘庚、祖庚。

古代盘庚的起源和意义

【图版】

(1)

(2)

(2局部)

(3)

【释文】

(1)庚辰卜,王宾南庚[1][日,亡]拇(吝)。

甲申卜,王宾鲁(阳)甲[2]日,亡拇(吝)。

庚寅卜,王宾盘庚日,亡拇(吝)。

乙卯卜,王宾小乙[3]日,亡[拇(吝)]。

(2局部)阳甲史事[4],其延盘庚[5]、小辛[6],王受又(祐)。

弜(勿)延[7]

(3)父甲。父庚。父辛[8]

【著录】

(1)=《合集》35726  (2)=《屯南》738  (3)=《合集》2132

【注释】(www.xing528.com)

[1]南庚:见《史记·殷本纪》,祖乙之孙、沃甲之子。与祖丁为堂兄弟。上世纪80年代小屯一号建筑基址被认定为武丁早期举行祭祀的宗庙性建筑,遗址出土一件有“武父乙”三字铭文的铜盉(考古编号F1:1),当是武丁祭祀其父小乙时用的礼器。

[2]鲁甲:即《史记·殷本纪》之“阳甲”,祖丁之子、盘庚之兄。

[3]小乙:见《史记·殷本纪》,祖丁之子、武丁之父。卜辞中又称“小祖乙”(如《合集》23171)、“毓祖乙”(如《合集》23170)。卜辞说,商王亲临祭祀现场,为小乙举行“”祭。“”祭说成“日”,犹如“翌”祭说成“翌日”(例见本章“岳、河、”条)。

[4]事:商代文字写作“”、“”,表示手拿某种工具(狩猎用具或者文具之类),表示有事、从事。后世分化为“史”、“吏”、“事”、“使”等数个词。这里可能是指祭祀活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郑玄注:“事,谓祀之、祭之、享之。”

[5]盘庚:《史记·殷本纪》以为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小乙之兄。盘庚把都城迁到今河南安阳市殷都区洹河北岸(学者认为即考古发现的洹北商城)。《尚书》有《盘庚》三篇,述迁都之事。《汉书·翼奉传》称赞说:“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圣人美之。”从中丁开始,历经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南庚、阳甲,前后九位商王。《史记·殷本纪》云:“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这个乱局前后持续约一个半世纪之久,史称“九世之乱”。

[6]小辛:《史记·殷本纪》以为祖丁之子、盘庚之弟、小乙之兄。

[7]此句占卜问,准备祭祀阳甲,顺便祭祀盘庚、小辛,商王会不会受福佑。反面贞卜时,省略为“弜延”,是“不宜顺便祭祀盘庚、小辛”的意思。其中“弜”字甲骨文写作“”、“”、“”、“”,这个“弜”字传世古籍作“柲”,也称为“弓檠”,用来固定、保护弓身。用作否定词读为“勿”(参看本章“王亥、王恒”条),是对必要性的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说“不要”、“不该”、“不宜”。

[8]父甲、父庚、父辛:这里是武丁称阳甲、盘庚、小辛三位伯父。:指祭祀时用公羊作牺牲。

【延展阅读】

卜辞有“三祖庚”(如《合集》22188),商先王以“庚”为号,依次有大庚、南庚、盘庚、祖庚。按次序数,“三祖庚”是盘庚。类似词组又如:

二祖丁,例见《屯南》2364。三祖丁,例见《合集》27180。四祖丁,例见《合集》35714。关于“二祖丁”,一说指沃丁,一说指大丁。“上甲六示”中有“匚丁”,是第一个以“丁”为号的先公先王。此后依次有大丁、中丁、祖丁、武丁、康丁、文丁,共计7位“丁”名先公先王。因此,计入匚丁,二祖丁是大丁;不计入,二祖丁就是中丁。关于“三祖丁”和“四祖丁”,或说是“中丁”和“祖丁”,或说是“祖丁”和“中丁”。王国维先生按“大丁、沃丁、中丁、祖丁”的次序计算,吴俊德先生按“匚丁、大丁、中丁、祖丁”的次序计算。算法不同但结论相同。郑慧生先生认为,这种序数其实是从后代商王向前数。所以他按照“康丁、武丁、祖丁、中丁”的次序计算,和王、吴两先生的结论相反。

又如:二祖辛,例见《合集》27340。三祖辛,如《合集》32658。关于前者,陈梦家先生指出是“祖辛”之子“小辛”。关于后者,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廪辛”,在“祖辛”、“小辛”之后。

卜辞自“上甲”开始,商王称号一例使用天干名。为什么会这样,说法已有十多种。但还没有哪一种解释得到普遍认同。汉代学者有“生日说”。可以理解为,大乙是“乙丑”日生,大甲是“甲子”日生。近代以来,董作宾先生有“死日说”,仿前例,也就是说大乙在“乙丑”日去世,大甲在“甲子”日去世。后来李学勤先生提出“卜选说”。李先生缀合了《库方二氏所藏甲骨集》985和1106两个摹写的肋骨片。刻辞内容是为商王选择天干。在商王死后为他选择天干名作称号,目前来看或许是最有理有据的解释。

通过占卜的方式选择,结果是选用的天干字使用频率大不相同。自上甲以下,到帝乙结束,“甲”、“乙”、“丁”三个天干使用最多,分别为7、6、7次。“癸”只使用1次。“庚”、“辛”分别4、3次,“丙”、“己”、“壬”各2次。不过,使用频率最高的“甲”,没有出现“三祖甲”、“四祖甲”、“五祖甲”等称谓。使用了7次的“丁”,实际也没有“五祖丁”、“六祖丁”。因而,什么场合下加序数,以及加序数字的真正用意,似乎都还不清楚。不过,回过头再看“生日”、“死日”两种说法,就觉得不太可信。在甲、乙、丁三个日子出生或去世的如此多,似乎有点离奇。如果是卜选,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