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黍的地位和特点:从文献看,黍在商周时代粮食中地位较高

黍的地位和特点:从文献看,黍在商周时代粮食中地位较高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卜辞问,今年种的黍会不会有好收成。从文献看,黍在商周时代粮食作物中的地位很高。黍在粮食中地位高,用它的气味特指香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黍有耐旱、耐碱、生育期短的特点,但产量不及粟,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也次于粟。《春秋》特别关注“麦”的问题,很少提及“黍”。学者以为这体现出小麦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地位的上升,以及黍地位的下降。前揭“”等三字从黍从水。有学者认为,从水字旁的黍,在甲骨文中既作物名,也作地名。

黍的地位和特点:从文献看,黍在商周时代粮食中地位较高

【图版】

(1)

(2)

(2局部)

【释文】

(1)癸卯卜,亘贞:我受黍年[1]

(2局部)癸未卜,烝黍[2]于二示。

【著录】

(1)=《合集》9951 (2)=《合补》9875(www.xing528.com)

【注释】

[1]黍:写作“”、“”、“”、“”、“”等,是黍的象形文字。《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卜辞问,今年种的黍会不会有好收成。从文献看,黍在商周时代粮食作物中的地位很高。

[2]烝:字形是两手捧“豆”,表进献之意(豆是一种高足的盘子,用于盛放食品)。《礼记·月令》:“农乃登黍。”郑玄注:“登,进也。”“烝”、“登”通假。卜辞说,癸未这天,向“二示”进献用豆盛着的黍子饭。二示:指示壬、示癸,已见第一章。

【延展阅读】

学者统计指出,“黍”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占各种作物的首位,可见“黍”在夏商西周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黍在粮食中地位高,用它的气味特指香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甲骨文的“香”,写作“”,表示黍的气味(底部从口,是区别符号,这和“鲁”字从鱼从口一样,参看本章“渔”条)。

黍有耐旱、耐碱、生育期短的特点,但产量不及粟,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也次于粟。《春秋》特别关注“麦”的问题,很少提及“黍”。学者以为这体现出小麦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地位的上升,以及黍地位的下降。

甲骨文中和“黍”有关的字形写法很多,例如“”、“”、“”、“”、“”等。其中,“”也曾被认为是“禾”或“来”;“”也曾被认为从“齐”而释为“穧”或“穄”。

前揭“”等三字从黍从水。有学者认为,从水字旁的黍,在甲骨文中既作物名,也作地名。它所表示的作物,是黏的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黍”。《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不从水字旁就是不黏的黍,也就是古书中记载的“穄”(读音和“计”同)。玄应《一切经音义》:“穄,黍穄,似黍而不黏者。关西谓之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