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小行星和彗星的奇妙世界

探索小行星和彗星的奇妙世界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近40年的观测和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另外,张钰哲还领导了一批研究人员开展对行星物理和小行星物理的研究工作,也获得了某些进展。由张钰哲奠定的我国对小行星和彗星的研究基础,在1994年7月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的确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这也显示出张钰哲探索小行星和彗星世界的现实意义和重大贡献。

探索小行星和彗星的奇妙世界

在担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30多年中,天文台的建设和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也是张钰哲一生中进行天文学研究的最佳时期。20年代他在美国跟随恩师樊比博所学到的天文观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现在才得以充分发挥。在中国老一辈的天文学家中,张钰哲是最勤于观测的人,他在天文望远镜和计算机旁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对祖国的天文事业倾注了无限心血。经过近40年的观测和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和他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共拍摄到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片,每拍摄一片都要付出相当辛劳。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每一个精确位置和数据也都要付出相当的辛劳。观测到1000多颗在小行星表上没有记载的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世界上已发现的5千多颗小行星当中就有用北京、江苏、上海台湾、福建等命名的,也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一行、祖冲之郭守敬和现代天文学家戴文赛、王绶馆的名字。1994年9月,为庆祝紫金山天文台建台60周年,特别把3494号小行星命名为“紫金山天文台”。这个天文台创建于1934年而建台60周年是在1994年,所以3494这个编号就反映出60年纪念,实在是一个有趣的巧合。此外还有以紫金山1号、2号和紫金山命名的3颗彗星。张钰哲领导下的这些观测和研究,不但在实际观测和轨道计算的精度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提出了研究天体轨道和长期演变的方法,计算和研究了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轨道,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我国天体力学、方位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因而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和表彰。另外,张钰哲还领导了一批研究人员开展对行星物理和小行星物理的研究工作,也获得了某些进展。

由张钰哲奠定的我国对小行星和彗星的研究基础,在1994年7月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紫金山天文台对彗木相撞时间的预报非常精确,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全世界都向天文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彗星和小行星是不是也会撞击地球?会不会产生对地球毁灭性的灾难?这个问题的确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这也显示出张钰哲探索小行星和彗星世界的现实意义和重大贡献。(www.xing528.com)

张钰哲晚年在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上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历史上早期哈雷彗星记录作了分析考证。他认为:经过对哈雷彗星的计算研究,可以确定武王伐纣究竟是哪一年的历史悬案,他认为那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57~1056年。1978年他在《天文学报》上发表了《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的著名论文,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并在一些外国的书刊中加以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