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美学:非戏剧化观点的赞同

中国电影美学:非戏剧化观点的赞同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非戏剧化”是电影成熟程度的标志电影摆脱戏剧与否,并不是由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决定的,因为它是电影艺术成熟程度的一种反映,更多体现的是电影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否。(三)“非戏剧化”是电影意识的觉醒马德波和戴光晰在《“非戏剧化”纵横谈》一文中把“非戏剧化”这一口号解析为“电影意识的觉醒”。

中国电影美学:非戏剧化观点的赞同

这一方的主要代表是郑雪来、郝大铮、张柔桑、马德波和戴光晰等人。主要观点可以撮要如下:

(一)“非戏剧化”符合电影的本性

他们认为,虽说现代主义所倡导的“非戏剧化”等口号与“拒绝典型化的原则”相互关联,但“非戏剧化”还有另一层含义:在电影开始有声的初期,全球各地电影中的造型水平偏低,导致那时候的电影就像是索然无味的“摄在胶片上的舞台剧”。看到这种情况,许多的影视艺术家也为此感到担忧,纷纷主张电影摆脱戏剧化的影响,好充分发挥电影特有的表现力。因此,从这个层面和意义上来看,电影剧作的非戏剧化是在电影特性问题得到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跟传统意义电影中“戏剧化结构”的重情节轻含义、重事件轻人物不同,现代电影重含义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采取的是“电影化结构”,纵然“电影化结构”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则,也无法成为否定“戏剧化结构”的理论依据。

(二)“非戏剧化”是电影成熟程度的标志

电影摆脱戏剧与否,并不是由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决定的,因为它是电影艺术成熟程度的一种反映,更多体现的是电影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否。之所以电影努力要摆脱戏剧的重重束缚,关键在于电影美学和戏剧美学,其本身的特殊和复杂,这二者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对于我们来说,想要使电影的艺术水平有所提升,就需要先从电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入手,深入挖掘电影艺术的外在的表现方式,(www.xing528.com)

创造出真正的电影艺术,利用电影艺术的最大优越性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貌。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步骤,就是电影必须要和戏剧“离婚”。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和戏剧“离婚”是电影艺术走向成熟和真实的必由之路。

(三)“非戏剧化”是电影意识的觉醒

马德波和戴光晰在《“非戏剧化”纵横谈》一文中把“非戏剧化”这一口号解析为“电影意识的觉醒”。在作者看来,纵观“最近的九十年”全球电影的发展历程,这样的口号真实表达出了电影对于探究自身本性或特质的期望,而这些有利于电影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更全面的彰显自己的特长、真正摆脱自身对临近艺术形式的依赖,从而使电影成长为真正的电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