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在三深领域加强努力,探索瀛海奥秘

中国在三深领域加强努力,探索瀛海奥秘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大洋钻探船——美国“JOIDES决心”号深海探索有多种手段,曾经被比喻为深潜、深网和深钻的“三深”。说到深潜器,最有名的是美国的“阿尔文”号,30多年前发现过深海热液和热液生物群。近年来,我国也已动手建造,并把它列为“十二五”大科学工程。无论从资源投入到科学效果来说,都是“三深”中的重中之重。“深海钻探船”好比深海探索的“航母”,从“行星循环”的高度展望深海研究,今后“航母”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中国在三深领域加强努力,探索瀛海奥秘

自从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建立以来,担任核心领导角色的一直是美国,也只有美国有大洋钻探船,先是“格洛玛·挑战者”号,1985年起改用JOIDES“决心”号(图2)。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科技界上书首相建议建造自己的大洋钻探船,称日本将“因拥有此种设备而得到在发展新兴科学中起领导作用的机会”,以此向美国叫板。2002年,日本“地球”号下水,这条5.7万吨的大洋钻探船比美国的“决心”号大5倍,而且可以用泥浆钻探,2012年创造了钻进海面以下7 740米的世界纪录。前几年,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出现了美、日共同领导的局面,后来为节省开支,连办公室也搬到了东京。但是,2013年美国又突然宣布分家,日、美两条船在“大洋钻探”总计划下分头经营,现在我们与20多国参加的是美国的部分,来南海钻探的也是美国的“决心号”船。

图2 大洋钻探船——美国“JOIDES决心”号

深海探索有多种手段,曾经被比喻为深潜、深网和深钻的“三深”。说到深潜器,最有名的是美国的“阿尔文”号,30多年前发现过深海热液和热液生物群。如今,我国有了自己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以及多台不载人的“水下机器人”,更多台深潜器也正在建造中。

“深网”是指铺设海底的观测网。在这一领域,美国、加拿大、日本都已有重大建树,深网就相当于建在深海底的实验室和气象站。近年来,我国也已动手建造,并把它列为“十二五”大科学工程。

“深钻”是指大洋钻探。无论从资源投入到科学效果来说,都是“三深”中的重中之重。“深海钻探船”好比深海探索的“航母”,从“行星循环”的高度展望深海研究,今后“航母”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但是,目前的两艘钻探船并不足以完成新设立的科学目标。美国“决心”号造于1978年,虽然曾两度翻新,现在也处于极佳的状态,但毕竟已是“夕阳”晚年,早晚有退休的一日。日本“地球”号虽先进,但太大,每天花销50万美元,当年启航时曾号称要去“打穿地壳”,现在看来技术并不成熟,至少近10年的IODP内难以实现。欧洲没有自己的大洋钻探船,一度设计了“北极之光”破冰钻探船,但因缺乏经费而胎死腹中。可见,2023年IODP新10年计划结束时,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将面临缺乏“航母”的困境,而且真要打穿地壳,实现“行星循环”的科学目标,还需要更加先进的大洋钻探船。(www.xing528.com)

目前,北欧发展的新技术为走出困境带来了一道曙光,采用新技术将泥浆泵放在海底,从而出现一种“美国船的大小、日本船的功能”,比现有两艘船都更为先进的新一代大洋钻探船。但综合总体情况看,美、日、欧三方都不可能承担这项任务。不久前,我国的大洋钻探专家委员会提出了我国建造新型大洋钻探船的目标,设想的正是建造新一代的钻探船。如果中国能够下定决心,通过科技与产业相结合,走独立自主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道路,建造自己的大洋钻探船,我们就能问鼎世界深海研究的顶层,向建设海洋强国跨进一大步。但是,钻探船是要靠人来操作和使用的,为此我国现在就要加紧建设自己的深海科技队伍,以迎接未来的重任。

我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和深海研究的起步比许多国家晚,深海科技与国际前沿的差距也比许多领域都大,只有采用非常规的对策,才能早日实现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理想。其中,大洋钻探作为深海探索的前沿阵地,正是我们可能的突破口。当前,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经历着郑和西洋600年来的最佳时机,如果能抓住机遇,在深海科技上实现突破,必将能为华夏振兴作出全方位的历史贡献。

(本文原载2014年2月21日《文汇报·文汇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