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与发展

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与发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特网是 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制的 ARPAnet。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 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1995年 4月 30日, 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 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 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 400万台。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与发展

因特网是 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主持研制的 ARPAnet。

20世纪 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 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 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到 70年代, 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 internetwork”,简称“ 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 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 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 IP和传输控制协议 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 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是帮助 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 TCP/IP的规范和 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 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 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ARPA在 1982年接受了 TCP/IP,选定 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并把其他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 TCP/IP。1983年, 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 MILNET;另一部分仍称 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 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 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 NSFnet。1988年, NSFnet替代 ARPAnet成为 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 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 1989年, ARPAnet解散, 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 1992年,美国 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 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 ANSnet,成为 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它与 NSFnet不同, 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 ANSnet则是 ANS公司所有,从而使 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 4月 30日, 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 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 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 400万台。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