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的重点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的重点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醒:实验组的土壤进行放入60℃恒温箱中处理1 h,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为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不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c.取等量A、B烧杯中的溶液,均分后放入两组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在A1、B1中加入等量的碘液;在A2、B2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的重点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

2.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①实验原理: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然后被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②实验步骤:

a.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自填装适量的土壤。

b.处理:实验组的土壤放入60℃恒温箱处理1 h;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c.包埋:将落叶称重并均分成2份,用纱布包埋分别放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土壤中。

d.观察:一段时间后,取纱布包,冲洗,干燥后称重。

提醒:实验组的土壤进行放入60℃恒温箱中处理1 h,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为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不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

③实验结果:实验组落叶干重大于对照组。(www.xing528.com)

④实验结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具有分解作用。

(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①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淀粉遇碘液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②实验步骤:

a.制备土壤浸出液。

b.取两个烧杯A、B加入等量淀粉糊,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室温放置一段时间。

c.取等量A、B烧杯中的溶液,均分后放入两组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在A1、B1中加入等量的碘液;在A2、B2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并记录结果。

③实验结果:A1试管蓝色较浅或无蓝色产生;B1试管出现蓝色;A2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2试管无变化。

④实验结论: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