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社交礼仪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社交礼仪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来,在这来与去的交往当中,人们感受到了中西礼仪文化的迥然不同。中西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四)崇尚礼仪与法律至上在中国的历史上,礼仪的政治作用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因此,礼仪往往被摆在法律之上,或者说礼仪已经包含了法的成分。在西方国家,法制观念较礼仪观念更深入人心,“法庭上见”是西方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社交礼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来,在这来与去的交往当中,人们感受到了中西礼仪文化的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认识、道德规范和情感态度。中西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人向来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人们以家族为本位,每个人作为家族中的一员,视家族的利益为根本,认为家是国的基本组成单位,国则是家的放大,比如,所谓的“家天下”。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最终归结到家族关系。由家族观念衍生的人伦亲情直接催生中国的许多道德伦理规范,比如,忠于国家,孝敬长辈,看重人情、亲情。日常生活中,“你吃饭了吗?”“最近身体还好吧?”“你去哪里?”,这种十分贴近交往对象的问候方式实际是重人情关系的外化形式。

在西方社会,个人本位的观念则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信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强调个人至上、个性自由,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就算是最为亲密的夫妻关系,也只不过是男女双方订立契约的结果,当事人双方各自为个体,保持着独立的活动,双方都不干涉对方的社交自由。

(二)重视身份与追求平等

中国的礼仪历来就强调一个“份”字(即身份)。“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礼论》)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现代的“官本位”意识就是这种思想的“后遗症”。另外,在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妇女处在一种从属的地位。当今社会,虽然妇女的地位大大地提升了,女性的尊严得到了很大的维护,但歧视妇女、虐待妇女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西方社会阶级、阶层的差别是存在的,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社交圈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尊严,不喜欢打听对方的身份,一些带有浓重等级色彩的礼仪形式已越来越不受欢迎。相反,像自助餐鸡尾酒会这样一些不讲等级身份差别的交际形式却十分受欢迎。西方人追求平等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强调一切交际场合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就是常说的女士优先。(www.xing528.com)

(三)谦恭自制与情感外露

中国人一向视谦虚为美德,“满招损,谦受益”是千年古训。因此,在交际中,中国人很讨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同时也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动于心,发于情,止于礼仪”被视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表现。在交际生活中,中国的夫妻、朋友、恋人一般不会在他人面前做出过分亲昵的举动。

西方人则与此相反,他们不喜欢过分谦虚,也不提倡过分客套,不认同自谦、自贬。他们往往感情外放,有一说一,亲吻礼、拥抱礼正是这种民族性格在礼节上的表现。例如,我们中国人宴请客人,在动筷之前往往谦和地说:“没有什么好菜,请随便吃。”如果客人来自西方国家,对中国习俗还不太了解,他们肯定会感到困惑,明明摆着满桌的菜,怎么说没菜呢?相反,西方人宴请客人,一般没有多少个菜,他们却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或者说:“这是我太太特地精心为你准备的。”如果桌上的菜被吃得干干净净,中国主人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因为这表明菜准备少了,显得太寒碜;而在西方遇到相同的情况,主人则会欢欣鼓舞,因为这说明客人肯定自己的烹饪技术,饭菜做得好吃。

(四)崇尚礼仪与法律至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礼仪的政治作用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儒家的德主刑辅,即先德后刑的礼治主义长期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因此,礼仪往往被摆在法律之上,或者说礼仪已经包含了法的成分。

西方人也重视礼仪的社会功能,但更强调法律的作用,特别是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就把建立法治社会作为自己政治活动的目标。所谓的法律至上,就是说在一国范围内,居于最高地位的、享有最高权威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任何社会主体都应该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在西方国家,法制观念较礼仪观念更深入人心,“法庭上见”是西方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以法律为底线、不触犯法律是交际成功的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