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持之以恒,取得卓越学术成就

持之以恒,取得卓越学术成就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括这位稀世通才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个人成就必得益于严谨治学、科学创新、持之以恒的学术观。《梦溪笔谈校注》,沈括著,胡道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做学术的路上,治学严谨是基础,科学创新才能飞跃。《梦溪笔谈》之所以那么有魅力,是因为科学方法的创新。沈括把他科学实验的方法运用到他的学术研究中去,使得《梦溪笔谈》充满了创造力。

持之以恒,取得卓越学术成就

科学总是在时间的车轮中被巨人们推动着不断前行。沈括这位稀世通才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个人成就必得益于严谨治学、科学创新、持之以恒的学术观。在学术浮躁、名诱利惑之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更加要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及遵从客观规律的创新、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才能在以科学推动历史前行的这条路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学贵沉潜,不容浅尝者问津;思贵专一,不容浮躁者涉猎。

不论是对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是其他任何工作都需要我们摒弃浮躁,慎思明辨,潜心钻研。“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这是《梦溪笔谈》关于“脂水”的记载。沈括经过野外勘察,就对“脂水”这个名字有了异议,认为“脂水”强调一种水,而它却是一种产于水际沙石之间的油,于是他便给“脂水”改名“石油”并沿用至今。学术上严谨治学是我们所需的最基本态度,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切不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伪学、盗学、荒学、嬉学都不可取,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们或许不能像沈括在诸多领域都大有建树,留一二学术著作名垂青史,但只有在学术的世界心如止水,思学合一,踏实不浮夸,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科类门进行考辨精邃方能学术精湛。

《梦溪笔谈校注》,沈括著,胡道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

做学术的路上,治学严谨是基础,科学创新才能飞跃。(www.xing528.com)

《梦溪笔谈》之所以那么有魅力,是因为科学方法的创新。沈括把他科学实验的方法运用到他的学术研究中去,使得《梦溪笔谈》充满了创造力。在21世纪做学术,我们的先行者诸如伽利略、爱因斯坦牛顿、霍金……之类的巨人实在太多。时间简史、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这些我们或许都难以企及,但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及遵从客观规律的创新一样可以推动着我们的学术前行。如果没有《梦溪笔谈》里沈括对指南针的改造创新,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历史或许绝无可能。基于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科学地推理,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系统完整地认识事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发展不失为创新,唯有创新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科学前行的不竭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做学术研究不是朝夕之事,得学术成果亦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推理、勘测、测试、实验,甚至不断地自我否定及改进创新来实现。学术路上的任何认识和突破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坚持和辛苦劳作得来。连续三月,夜夜三次窥测,《梦溪笔谈》才得出冬至日昼夜“百刻有余”;晷漏实验十年,方才知北极星与极天之距是为“离天极三度有余”。凡卓越学术成就的背后蕴藏有多少的苦楚、辛酸、失败,那是怎样强大的一份毅力和决心?若不是坚持,若不是对科学的挚爱又有什么可以支撑一个人奔向科学的路上,不畏失败,不畏结果,不畏在学术路上留下自己的脚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是一门终身课程,“严谨治学、科学创新、持之以恒”的学术观将伴我终身前行,是为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终当能竢实扬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