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冷酷兵器,展现自主制造能力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冷酷兵器,展现自主制造能力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一代战斗机发展历程中,也有中国战斗机的身影。航展上的中国“歼—10”战斗机中国新一代战斗机代表是“歼—10”,它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进入了世界上能够完全自主制造战斗机的国家之一。2011年1月11日,“歼—20”进行了首次试飞,这是中国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是一种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冷酷兵器,展现自主制造能力

在新一代战斗机发展历程中,也有中国战斗机的身影。

中国战斗机的发展是从“歼—5”起步的,它仿自苏联“米格—17”战斗机,它的成功标志中国进入了当时少数几个能自己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中国飞行员驾驶“歼—5”,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空。

随之出现了我国第二代战机“歼—6”,它仿自苏联“米格—19”战斗机,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超声速时代。

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歼—7”是在极为困难的“文革”时期研制的,它以“米格—21”为蓝本。通过“歼—7”战斗机的研制,中国科技人员掌握了战斗机的研制本领。那时,美国的“U—2”、“火蜂”高空侦察机,其飞行高度是1.76万米,美军中有人曾狂妄地说中国没有战斗机能击落它,因为中国的“歼—6”四次出击,都没能成功。“歼—7”的研制成功,多次用火箭弹击落敌机。1966年,又是“歼—7”战斗机在高空用机炮击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打破了美机不败神话,使得美机再也不敢来侦察。“歼—7”也远销海外,在两伊战争中出现它的身影,在叙以冲突中也有它的表现。直到今日,在外军的在役飞机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8”是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该机于1969年7月5日就首飞成功,但是遭到“文革”强烈冲击,在“文革”结束3年后才定型。虽然当时的“歼—8”和外军装备的战斗机有较大距离,但在中国航空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标志中国进入了独立研制战斗机的阶段。

随着几次中东战争及英阿马岛战争的发生,当时世界上出现片面追求高空高速的战斗机的趋势,如“米格—21”、“米格—23”、“米格—25”、“幻影3”等,但其机动性能往往不如F—15、F—16。连“歼—7”的改进型在其总体作战性能上与“歼—8”无异,在机动性能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空军强烈要求改进“歼—8”,新“歼—8”采用机身两侧进气,2个涡扇发动机,更换新式雷达,瞄准系统加装拦射火控计算机,加装中程雷达制导导弹和空地火箭等等一系列的先进改装。使新“歼—8”飞机具有了全天候拦截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并正式命名为“歼—8Ⅱ”。(www.xing528.com)

在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中,曾经进行了“歼—9”战斗机研制,它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主要以苏制图—22M“逆火”和美B—1B超声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主要任务为国土防空,以轰炸机为主要目标进行截击。因当时中国技术落后,耗资巨大及工程量大而被迫停止,没有进行建造,只停留在纸面设计上。

航展上的中国“歼—10”战斗机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代表是“歼—10”,它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进入了世界上能够完全自主制造战斗机的国家之一。“歼—10”从1986年就开始研制了,花了20年才“磨”出来。它在国际上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战斗机,在火控系统武器方面,除了装备机炮外,还装备空空武器包括霹雳—8、霹雳—11等导弹,有媒体报道,它在不久的将来,可使用包括激光导引炸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歼—10”战斗机有着较“歼—7”、“歼—8”更优良的作战性能,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进入21世纪的主要装备,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它可以和空军的其他型战斗机及防空导弹系统高低搭配,构成大密度、大纵深、高中低空互为重叠的立体防空网,满足21世纪空战要求,为国防作出重大贡献。

2011年1月11日,“歼—20”进行了首次试飞,这是中国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是一种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有媒体发表文章预测“歼—20”将在2017年到2019年间投入使用。中国的“歼—31”,是一种正在研制中的双发单座中型第四代战斗机,于2012年10月31日完成首次飞行测试,它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其外观具有典型的隐形战机特征,有望衍生出下一代舰载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