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生培养实践课程模块研究:信息时代的创新方式

师范生培养实践课程模块研究:信息时代的创新方式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范生的“供”与“需”问题指的是台湾在师范生教育上的政策决定问题。

师范生培养实践课程模块研究:信息时代的创新方式

师范生的“供”与“需”问题指的是台湾在师范生教育上的政策决定问题。有关台湾师范生教育政策的相关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师资培育方式由封闭转而多元化

Popkewitz(1987)在论述师资培育改革时,曾将师资培育结构视为由文化符码(codes of culture)所建构,文化符码决定某一地区人民或族群思考、感受与观察的方式,也决定了其对学校教育的实际行动方式。这样的分析观点也适用于去探讨整个台湾的师资培育课程的演变,其和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氛围,以及教育制度和法令的改变,有相当大的关系。台湾中小学师资培育,由传统的封闭式的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担纲师资培育工作发展到现在,各大学都可以培育中小学师资。

1.师资培育单位的转变

台湾近二十年的师资培育政策发展,受到外在环境变迁的影响,产生相当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自1994年以后,对教育多元化的要求逐渐高涨,法制上的“师范教育”开始被“师资培育”所取代,师资培育取向则从一元走向多元,从闭锁走向开放,从以公费为主转变为以自费为主,而教师资格更从检核改变为透过统一考试来决定。

近年来受师资结构供需失调,及教育大学纷纷转型为综合大学等问题的影响(如台南大学、嘉义大学、东华大学等),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高中生,其动机逐渐下降,这也使得师资生的素质有逐年后退的趋势。为挽回此一师资培育低迷的局势,相关单位纷纷振兴师资素质的改革方案,包括“师资培育之大学精致特色发展计划”、“师资培育之大学精进师资素质计划”、“提升教育大学实务课程之教学质量方案”,以及“卓越师资培育奖学金试办计划”等。分析上述各种师资培育制度变革与方案的提出,其实多少都会影响师资培育课程的设计与走向。

目前台湾中小学教师的培育单位,包括一般综合大学(如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台南大学、台湾文化大学等)、台湾科技技职大学(如台北科技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教育大学(如台北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在台湾无论公办或民办大学,只要经过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的审查通过,就可以培育中小学师资。

2.产生的问题和疑虑

台湾中小学师资培育单位早期是由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指定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负责,因此上述的大学为了培育中小学师资,在大学教师的任用与资格、人员的配置、大学专业与专门课程方面,皆围绕在中小学教师培育之上,透过长时间的师资培育单位经营,有助于改善师资素质与提升师资素养。1994年公布《师资培育法》之后,台湾各公办民办大学都可以培育中小学师资,名为师资培育开放,实则中小学师资培育在制度与实施上,各大学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师资培育名为“百花齐放”,实为“纷乱不整”,导致后续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上的诸多问题。(www.xing528.com)

(二)中小学的师资培育对象

1.哪些学生成为准教师

台湾在中小学师资培育对象方面,从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到1960年的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再到五年制的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特别是1994年《师资培育法》的公布,因受到来自许多民间团体对长久以来师范教育的垄断提出异议之声的影响,开启师资培育多元化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师范院校可以继续培育师资,一般大学亦可设立学程培育师资。

早期由于台湾的经济条件不佳,一般工商社会的工作收入不稳定,为了吸收素质佳的学生投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行列,各师资培育单位透过“公费制度”、“条件优渥”、“提供工作”的方式,吸引学科成绩优异、品行表现佳的学生,就读各师资培育大学,透过四到五年的专业课程训练方式,毕业之后分配到台湾各中小学担任教学工作。自从1994年师资培育开放之后,台湾各公私立大学都可以培育中小学教师。因此,各大学培育出来的中小学教师,在学科知识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2.产生的问题和疑虑

台湾在1994年之前,中小学的师资培育对象,透过公费制度、保障就业、工作稳定等方式,吸收中学优秀的毕业学生,投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如果以“优、良、中、可、差”等级将高中毕业生分类的话,师资培育对象几乎都是在“优”或“良”等级的学生。师资培育多元化之后,由于各公私立大学都可以培育中小学教师,因此师资培育对象包括“优、良、中、可、差”各层面的高中毕业生,无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Shulman(1987)指出,教师须具备的知识,包括:(1)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即学科中的概念、原理和具体的技巧方法;(2)普通教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3)课程知识(curricular knowledge);(4)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5)学习者知识与特质;(6)教育的背景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7)教育最终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在上述知识基础原本就不佳的情况之下,台湾师资培育单位培育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教师知识(teacher knowledge)本来就不足(或欠缺),未来到中小学担任教学工作,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