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49窟研究问题概述及中国美术考古与绘画史研究

249窟研究问题概述及中国美术考古与绘画史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田中知佐子却另有所指,她认为第249窟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神话题材中的“升天图”,南北壁所表现的是“龙车凤辇”主题。这些说法概括起来,呈现出三种模式,八种表述,如下表:由上表可知,对于249洞窟研究的不同说法,主要集中于强调佛教义理、寓意死后升天以及佛道杂糅三种说法。因此,以上每种说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第249窟窟顶壁画的主旨问题。

249窟研究问题概述及中国美术考古与绘画史研究

当下,学界大多认为第249窟窟顶壁画内容系东王公、西王母之说,这一说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早已提出[3],但详细论证者却是段文杰先生。1983年,段先生认为该窟所表现的是一幅以道教神仙思想为主导的天国景象,表达的是道教神仙东王公和西王母,是佛教中国化的图式体现。同时,贺世哲先生提出与此相反的说法,贺先生认为该窟是借用民族形式表现了佛教思想,并以《佛观三昧经》说明西壁阿修罗形象以及南北壁帝释天和帝释妃的形象[4]

此后,日本学者斋藤理惠子对以上两种说法提出了质疑,她认为“第249窟整个天井不是基于神仙思想的世界观,而是作为庄严佛教世界的一个构成要素而采纳、吸收了神仙像,中国化地表现了佛教世界”[5]。但同时又指出:“第249窟天井图像,不是单一的中国图像与佛教图像的并存,而是将中国图像溶入佛教世界的中国式表现。[6]”其实这种说法,依然是段文杰先生提出的佛教中国化的升级版本。

持不同说法的是宁强先生和日本学者田中知佐子。宁强先生认为第249窟表现的是道士苦修成仙升入天国的情景,亦即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上士登仙图”。同时指出,西披的四目四臂巨人应为率领百隶驱鬼降妖的方相士,脚下所踩为昆仑山,南北壁乘坐三凤四和龙彩车的分别为女上士和男上士。而田中知佐子却另有所指,她认为第249窟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神话题材中的“升天图”,南北壁所表现的是“龙车凤辇”主题。这两种观点实则也是段文杰先生说法的升级,只不过被完全认定为了道教神仙画面,依然是中国化的主题。

1985,何重华先生在其博士论文《敦煌第249窟:维摩诘经的再现》[7]中,首次提出了第249窟是《维摩诘经》道场的表现,并认为窟中的中国传统题材的诸形象也是借来表现佛教神袛的。但对这一结论的详细论证者却是张元林先生,其以《维摩诘经》中的《见阿閦佛品》和图像学研究方法,强化了这一说法[8]。1994年,日本学者小山满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说法,他对照弥勒诸经后认为,第249窟整体表现的是雄伟、丰富、有趣的弥勒世界[9]。2000年,刘永增先生指出,第249窟窟顶内容体现了多重宗教的意义[10]。此后,胡同庆、沙武田、岳峰、赵晓星、刘惠萍等人也对此窟有过关注,并有相关论述[11]。 (www.xing528.com)

这些说法概括起来,呈现出三种模式,八种表述,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对于249洞窟研究的不同说法,主要集中于强调佛教义理、寓意死后升天以及佛道杂糅三种说法。强调佛教义理者无法解释四壁的神仙鬼怪,寓意死后升天者无法说明画面中的佛教内容,佛道杂糅者亦不能提供佛道杂糅之完全依据。其实以上所有说法都指向了佛教的中国化,只不过所指不同而已。但有学者指出 “有论者说第249、285窟中的‘狩猎图’表现了自然界的山野情趣,或是狩猎生活的再现。但却没有深究佛学意义”[12]。甚至指出这类图像:“反映出的佛教义理是重要的,关乎戒、定、慧三学之一的戒学”[13]。因此,以上每种说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第249窟窟顶壁画的主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