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三器:中国美术考古与古代绘画史精要

中山三器:中国美术考古与古代绘画史精要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从纷繁错杂的文本中,锁定了两个和平山一号大墓紧密关联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墓主第一代中山国王,以及中山王陵园的总设计者、“三相中山”的司马赒。“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区别于文本书写带有的主观性,从中山国的实践入手分析其文化属性,解读作为物质实体的平山三器,将其还原到所处的时空情境中理解,或许将会为我们呈现出别样的真实。

中山三器:中国美术考古与古代绘画史精要

通过梳理传世和出土文献,大致可知中山国的历史和在战国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也从纷繁错杂的文本中,锁定了两个和平山一号大墓紧密关联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墓主第一代中山国王,以及中山王陵园的总设计者、“三相中山”的司马赒。

本文尝试从实物出发,利用其“物质性”对重要作品进行细读,提取关键信息。实物材料所具有的物质性,使其呈现出不同于文本的复杂面貌:一件器物从设计到最终成型的过程,实际上包含诸多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将面对一系列问题,选用什么材质、采用什么造型、如何更好地完成使用者的种种要求……不管这些选择是出于工匠的主观行为或者只是无意识的举动,都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多层次的细节。“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区别于文本书写带有的主观性,从中山国的实践入手分析其文化属性,解读作为物质实体的平山三器,将其还原到所处的时空情境中理解,或许将会为我们呈现出别样的真实。(www.xing528.com)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认为铜器纹饰布局疏密取决于使用场合中人与礼器的距离。如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小且纹饰精细复杂,那么这可能是用于相对私人的场合,礼仪活动的参与者数量少且与青铜器的距离近。到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则通过巨大的数量和体积达到另一种全然相异的视觉感受,而此时纹饰多采用直棱纹或窃曲纹等更为粗犷的样式,这似乎暗示参加礼仪的人数远超过往[17]。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在礼器的诸多功能中,“展示”与相应的“被观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自然会被考虑到设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