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进士的故事:中卫记忆

张进士的故事:中卫记忆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传,清朝咸丰年间,中卫出了个张进士,名字不详。张进士家境贫寒,从小放过牛,年轻时在饭馆打杂。此后,张举人又上京赶考,中了进士,回乡候缺。张进士随即写了三个斗大的字——你来了,让衙役带回交给县太爷。由于张进士为人正直,不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后来,张进士穷困潦倒,死时才五十出头,又没有留下后人。

张进士的故事:中卫记忆

据传,清朝咸丰年间,中卫出了个张进士,名字不详。

但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张进士家境贫寒,从小放过牛,年轻时在饭馆打杂。平时好识字念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二十几岁考中秀才,三十多岁到兰州会试又中贡元(中卫人也叫拔贡,就是举人)。会考结束,巡抚宴请考中的举人,宴设巡抚衙府。谁知筵席中间,大风忽作,将辕门外旗杆上的帅旗刮成了几绺子。巡抚得知后,借此场景再次试考举人:“风把帅旗刮烂了,哪位给本官写个‘帅’字,供本府使用,选中有赏。”

巡抚发话,这可是露脸的好事,谁人不争?可是这面帅旗足有三丈大,写的字至少要有一米见方。这下可忙坏了所有的举人,有的把几支笔捆起来写,有的用刷子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们纷纷将自己写出的“帅”字呈上,让巡抚过目,竟没有一个看过眼的。不知是字写得不好,还是字的大小不中巡抚之意。但中卫的张举人一直坐着没动,一杯接一杯饮酒。巡抚一看张举人不动弹,心想:“中卫来的举人吓得连写都不敢写,我偏要你写!”便对张举人说:“听说中卫文风颇盛,是出文人墨客的地方,看来也是徒有虚名。”其他人哈哈大笑起来,张举人一听笑话起中卫人来,便向巡抚说:“大人请借我一支笔用一下。”巡抚一听就火了:“本府哪儿来的大笔!”张举人便起身离席,一把把兵丁的毡帽摘了下来,说这有现成的。说着将毡帽一合,醮好墨汁在铺好的宣纸上唰唰几笔,一个“帅”字写成。

众人一看惊呆了,一个“帅”字笔墨饱满,苍劲有力。于是众人纷纷赞不绝口,巡抚离座走近一看,为之一惊:“不错!不错!中卫大有人才,名不虚传。”巡抚大加赞扬以后,传令赏银五十两。自此,中卫人的文墨在兰州传为佳话。(www.xing528.com)

此后,张举人又上京赶考,中了进士,回乡候缺。当时,中卫城隍庙刚盖好,准备庆典,但大堂殿前缺匾额,于是县太爷想起张进士,便派衙役去叫张进士题匾。张进士随即写了三个斗大的字——你来了,让衙役带回交给县太爷。县太爷一看,心中纳闷不解:“不写别的,非写‘你来了’,堂堂的城隍庙匾额什么不好题,偏题这三个字?”在百思不解中,县太爷又派衙役找来张进士问话:“你来了,啥意思?”张进士说:“城隍爷的大堂是审鬼的地方,堂前匾额上的字也是给鬼看的。‘你来了’就是对鬼说的。”县太爷还是不明白,张进士接着说:“好人来到堂前,觉得自己没干亏心事,看‘你来了’三个字,好像是问候。干坏事的人来了,做贼心虚,好像阴曹地府早等他问罪。”这一说,县太爷点头称是,立马安排人照字刻匾,悬挂在城隍庙的大堂门上。

由于张进士为人正直,不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以年年候缺年年空,到死都没有当上官。光阴难过,他一生只好给人写状子、写祭文、写书信、撰对联,靠笔墨糊口。后来,张进士穷困潦倒,死时才五十出头,又没有留下后人。时过境迁,没有人记起他,但写的匾额一直悬挂在中卫城隍庙的大堂殿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