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山历代碑刻:谢遇奇、谢遇熊功名旗杆石

茶山历代碑刻:谢遇奇、谢遇熊功名旗杆石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功名旗杆石现存南社村,谢遇奇功名旗杆石立于同治四年,高106厘米,宽39厘米;谢遇熊功名旗杆石立于光绪六年,高91厘米,宽37厘米。在此,不作枚举,仅选取现存南社村谢氏大宗祠前的谢遇奇、谢遇熊旗杆石作为代表。◎谢遇奇功名旗杆石◎谢遇熊功名旗杆石谢遇奇传谢遇奇,号慕渔,南社村人。后由朝廷行文宪谕邀请谢遇奇出面解决,铁路离坟前十四丈而过,并委任谢遇奇为监工。

茶山历代碑刻:谢遇奇、谢遇熊功名旗杆石

二功名旗杆石现存南社村,谢遇奇功名旗杆石立于同治四年(1865年),高106厘米,宽39厘米;谢遇熊功名旗杆石立于光绪六年(1880年),高91厘米,宽37厘米。

茶山历代人才辈出,从明朝清朝有30多名文进士、8名武进士,举人众多,这些科举人才想必曾在茶山各村立过众多的功名旗杆。茶山现今不存功名旗杆的石台、旗杆,只存旗杆石。以南社村谢氏大宗祠前所存为多,南社其他祠堂前亦有复制品,京山村、茶山圩等地亦存清代旗杆石。在此,不作枚举,仅选取现存南社村谢氏大宗祠前的谢遇奇、谢遇熊旗杆石作为代表。

碑文

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谢遇奇立

碑文

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式第六十五名进士、钦点营用守府谢遇熊立

附录

功名旗杆石资料

功名旗杆石,是指在古代科举制社会里,通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的人,在宗祠前竖立旗杆所立的石块,石上刻有科举年份、功名、职务、姓名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功名旗杆树立在石台之上,由两块旗杆石夹住,石上有孔以插入木楔固定旗杆。考中举人,旗杆上有一“斗”;考中进士,旗杆上有二“斗”;考中状元,旗杆上有三“斗”;受封赐为朝廷一品高官则有四“斗”。(www.xing528.com)

竖立功名旗杆,是为了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并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旗杆石的有无、多寡,显然反映出一个宗族有没有出过、出过多少科举人才。

◎ 谢遇奇功名旗杆石

◎ 谢遇熊功名旗杆石

谢遇奇传

谢遇奇(1832—1916年),号慕渔,南社村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武举,同治四年(1865年)武进士(第42名)。

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亚浩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南部喀什噶尔、英吉沙、阿克苏库和喀喇沙等城。沙俄帝国企图蚕食中国西部领土。十一年(1872年),身为中军守备谢遇奇率6万精兵将士,随军务钦差大臣左宗棠西征平乱,收复新疆乌鲁木齐昌吉、辑怀、呼图壁城、达板吐城、甘肃等地区,累计战功,升任副将,赏换音德本巴图鲁花翎。历官金门协副将、顺德协副将、漳州镇南韶连镇总兵。封建威将军。署广东水师提标前营都阃府,特授广东提标中营参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侵占香港后,又要扩展租借九龙新界至深圳湾界址。二十四年(1898年),谢遇奇参与谈判租地条约,结果把界址划至九龙深水埗太子道。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谢遇奇任中军参将。二十七年(1901年),代理右营游击。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复任前营都司、中右营中军守备。三十一年(1905年),谢遇奇告老归田,解甲还乡。清朝廷为表彰其功绩,特赐其在故乡南社村兴建一座家庙。期间,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新筑广九铁路,要穿南社村的祖坟而过。村民以破坏祖坟风水为由,不许动工,调解不成。当时县令黄凤祺多次亲临调解,均无效而返。后由朝廷行文宪谕邀请谢遇奇出面解决,铁路离坟前十四丈而过,并委任谢遇奇为监工。三年(1911年),谢遇奇与东莞县探花陈伯陶以及张其淦等人为东莞县万顷沙明伦堂慈善董事,掌管慈善公益事务。(据《茶山镇志》第7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